财政金融协同发力畅通实体融资
财政贴息贷款、银担合作多手段推进 探索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金新途径
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金融协同发力促实体融资的政策实招频频打出。探索专项债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结合助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以及强化银担合作、发挥政府风险补偿的积极作用……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各个层面进行联动,改善市场主体的融资环境,促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财政和金融协同发力促“六稳”“六保”,大有可为。要强化资金监管力度,确保相关资金规范使用,真正发挥政策优势。
在中央层面,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与财政贴息政策相结合,以保证重点企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央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直接为防疫保供企业提供贷款,已经向7400家企业发放了2800亿元,在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是1.25%。7月1日,财政部下发通知,下达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优惠贷款贴息资金预算,要求各省市财政部门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尽快直接向企业拨付贴息资金。
“保市场主体、为企业纾困的过程中,流动性的增加起到了为实体经济输送养料的作用。财政金融政策举措配合、加强合作,围绕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工作,能够改善市场主体的融资环境,保障市场主体资金链稳定。”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
财政金融政策融合发力也施展出“新打法”。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但受疫情影响和自身资产规模限制,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和金融服务能力有限。借助市场规则,地方政府专项债将社会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提高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体现了财政助金融更好发挥市场活血的抗疫功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财税学系主任毛捷表示。
在地方层面,金融和财政政策也频频打出组合拳协同发力,尤其是强化银担合作,发挥政府风险补偿的作用。7月1日,上海发布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18条新举措,强调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效应,包括设立首期120亿元纾困专项贷款。对专项贷款中需担保增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保尽保,给予全覆盖支持。贷款本金的风险责任,原则上银行承担比例不低于15%,市融资担保基金承担比例不高于85%,专项贷款担保代偿率可以达到5%。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最近也出台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地方政策协同发挥“几家抬”政策合力,健全财政奖补、风险分担、融资增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体制机制,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小微企业在资金可获得性方面不如大企业,多数需要抵押担保等增信手段,而发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担保的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增信手段,可以助推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多资金。”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表示。
记者在宁夏调研了解到,为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宁夏设立10亿元的专项工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按照1∶10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定向支持工业企业。
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向247户企业提供贷款238.3亿元。合作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30%,对于超出基准利率20%部分由财政给予贴息,目前已落实贴息637万元。粗略测算,综合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4000余万元。
“目前,合作银行已涵盖国有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15家银行。一旦发生风险,政府按30%的比例进行承担。”宁夏工信厅创业和融资服务处副处长丁晓表示,为更好发挥风险补偿金的激励增信作用,同时有效控制代偿风险,风险补偿金设置为激励资金和风险代偿两个账户,依据银行贷款发放情况,按季度动态调整两个账户内资金,将风险补偿金的代偿风险隔离。通过严格分析补偿金备案程序,截至目前,宁夏没有发生一笔代偿补偿。
业内人士表示,财政和金融协同发力促“六稳”“六保”,尤为关键。毛捷表示,对于市场经济而言,金融是血液,血液流动通畅是市场主体保持自身免疫力所必不可少的,而财政是疫苗,财政支持有助于市场主体更好地克服困难和抵抗风险。既要“打疫苗”,发挥财政的风险兜底作用,也要“多锻炼”,发挥金融的市场活血功效。
李旭红也表示,更好发挥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同作用,要强化资金监管力度,全面掌握、动态跟踪资金使用方向,确保相关资金规范使用,真正发挥政策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及经济发展,并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及金融风险。另外,疫情背景下,财政金融组合举措涉及政府部门、市场实体、金融机构及监管机构,影响较为广泛深远。相关责任的压实与问责机制的优化是释放政策红利、恢复实体经济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