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互联网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新「武器」

2020-06-28 09:08 浏览:632

2020年春节后不久,广东佛山海程宇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和两百公里外的深圳泛烨供应链有限公司差不多同时作出了一个决定:在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公众号上申请办理微业贷贷款延期。两家公司的决定基于同一个原因:资金出现了短缺。

“企业因疫情不能正常运转,员工工资、房租、银行贷款却省不了,还要支付上下游合作商货款。”海程宇负责人万其勤这样解释延期还贷的原因。泛烨与资金周转出现麻烦的海程宇略有不同。在疫情期间,用纸量增长较快,作为一家纸业公司的经销商,泛烨本该日子要好过一些。但疫情也让它的应收款项和进货资金都出现了困难。

海程宇和泛烨在中国2000多万家同类企业当中非常普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小微企业”。它们经营方式千差万别,但对于资金的需求一直是一致的。而在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个问题突然变得严重了。

小微企业信贷,难题变成了机会?

我们需要先看看小微企业是什么,才能知道它在疫情中为什么会这么脆弱。

按照国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定义,小微企业是指从业人员在500人以下,年营业收入在8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在具体行业划分上标准还有所区别,可以参见下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最小的微型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10人,或者年营业收入不高于50万元。麻雀虽小,聚集在一起发挥的作用却非同一般。2018年6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一场演讲中这样描述小微企业的价值:它们解决全国80%的就业,贡献了70%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在夸赞小微企业做出贡献时,易纲也指出,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还不到3年。

企业的生命力,常常由一个“钱”字决定。小微企业对钱的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是应收账款往往不能及时回笼。例如,据本文作者了解,深圳一家从事环保装修的小微企业就饱受资金回笼之苦。它的客户中不乏中国500强企业,但回款流程常常要持续3-5个月。老板常常需要通过借贷获得资金维持业务运转。另一面,一些做得成功的小微企业需要追加投资,把生意做大。但是,钱从哪儿来,这是个问题。

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2019年11月发布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模式分析报告》显示,小微企业的资金大约60%来自民间借贷,40%来自银行。要是放在早几年,小微企业去银行贷款,想要拿钱并不容易。两边就像难以啮合的齿轮。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对资金流动性要求很高,借钱风格是“短、小、频、急”。银行刚好反过来,为了控制风险,会仔细地审核小微企业的资本状况和资产情况,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借贷。

时间其实并不是小微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最关键问题。作为贷款需求方的小微企业,常常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做正规报表,信用积累也不够。作为贷款供给方的银行,已习惯依赖抵押担保物开展信贷,不注重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风险识别和信用评价,使得银行对小微信贷采取“不敢贷”,“不会贷”也“不愿贷”的态度。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银行的资金供给又找不到释放出口,成了双输。结果正如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的那样,全国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76%没有得到满足。

不仅在中国,小微企业信贷在世界各地都是个难题。不过,最近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改变来自两个方向。一方面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数据上云,信息处理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政策鼓励基本信用数据对银行业的开放和分享。2015年国税总局与原银监会签署战略协议展开了“银税互动”,税务数据开始在金融信贷领域发挥风险识别和经营状况评价的作用。银行通过将金融科技与银税互动深度结合,以税务数据为核心,结合工商、司法、征信、结算等数据,构建对小微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信用评价体系。随着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银行逐步建立了对企业的全方位评估体系,从而改变了此前只重视资产和财务状况的信贷方式。

小微企业的数据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对2014年成立的微众银行是个业务的催化剂。两者的化学反应就此发生。科技属性和线上运营基因是互联网企业天生的特点。它们用金融科技技术建立小微企业的智能风控模型,通过分析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确认授信,能够确保在无抵押、无担保、无人工审批的情况下实现全线上信贷和“秒批秒贷”。既能批量贷款,又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还改善了用户体验。

重要的是,设在云上的分布式架构为互联网银行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让银行业务变得异常灵活。除了“秒批秒贷”,按日计息,随时调整还贷方式和一日多次贷款这些多样化的信贷方式,对于互联网银行来说都能玩得转。这样一来,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对于具有技术比较优势的互联网银行来说,变成了难得的机会。

金融科技的应用,还有互联网银行的入场,让小微企业信贷局面得到改观。全国工商联5月发布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中,有82.3%受调查的小微企业认为“贷款获取相比三年前更加容易、便捷”。小微企业信贷的问题看起来会最终得到解决。就在此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小微企业与互联网银行在信贷业务上的匹配。

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需要更多的无接触信贷服务,互联网银行在风险可控条件下精准获取服务客户的能力,两者的迅速结合,直接推动小微企业信贷进入一层新境界。

互联网银行:打赢了一场技术支援战

新冠肺炎疫情的降临让人猝不及防,也让小微企业们变得有点手忙脚乱,一些企业陷入空转:房租和人力成本还需要支付,但是客流和订单却消失了。“我们的春节营业额是平时的六七倍。疫情来了,我们只剩下外卖了。”一家餐饮创业公司对媒体如是说。疫情危及信贷,疫后的启动开张也需要流动资金,老板们对于资金的需求骤增。

一边愁钱和筹钱,一边只有业务滚动起来才能解决问题,但是世界变得跟从前有点不同。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数据同样显示,16.6% 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疫后转型线上化运营,12.8%使用了远程办公。趋势已经开始逐渐明朗。疫情迫使小微企业逐渐习惯和接受数字化转型。这对于银行们将手中的数据转化成为优势,提供新的思路。

面对小微企业的变化,互联网银行的反应也并不落后。2020年2月13日,微众银行的全线上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微业贷”推出了“延期3个月还款”措施,为小微企业提供及时的支持。本文开始之初提到的两家企业,与其他十几万家小微企业一起,通过微众银行微业贷的延期还贷、还款优惠、利息减免等多项措施,不但平安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还获得了相应的资金支持,这让他们在生意重启的时候拥有了比黄金还宝贵的信心。

延期还贷对于银行来说,不是说做就可以立刻做到的:原有贷款本身就有风险,时间延长叠加了更多风险因素,如何能够做到可控?实际上,这一能力来自金融科技的应用。微众银行曾在它的2019年年报里透露,银行累计建立了超过400个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和反欺诈等系列风控模型以及超过10万个风险参数。这些模型和参数帮助它从经营的角度确认延期还贷和降息的风险可控。

这场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纾困战役中,互联网银行同时还发挥了协助国家政策落地的作用。2020年4月,中央首次提出了经济从“六稳”到“六保”的战略。在这一战略精神指导下,减税让利、降息延贷等对小微企业优惠的政策纷纷出台。鉴于疫情让大家出门不便,无接触的线上信贷审批受到追捧,互联网银行的优势至此展现无遗。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6月18日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2020)中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准备了1000亿元的专项纾困资金,主要提供给中小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说:“疫情期间,监管机构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银行展开业务合作,提供非接触式金融服务,是对线上贷款业务模式的充分认可。”

决策者们对互联网银行线上贷款模式的认可是实打实的。在 5月,微众银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达成了共计50亿元的“转贷款”合作,用于微众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预计将覆盖近万家小微企业。

简单地说,迅速的反应,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及通过了实战考验的线上贷款业务模式,让互联网银行在疫情纾困行动中打了一场漂亮仗。《经济参考报》报道称,疫情期间,超过四成的小微经营者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仅以微众银行为例,微业贷延期还款等政策惠及约13万户小微企业,涉及贷款金额超过300亿;还对湖北、广东、河南、浙江四省提供了专项贴现降息政策。

问题是,打完了这一场漂亮仗之后,下一步要怎样做,才能成功地应对小微企业的变局?

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共生

小微企业经营转到线上是一个趋势,但它们本身的数字化能力是有限的。这对于互联网银行来说,未尝不是一个互惠共生的机会点。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推出数字化产品,不仅能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难的问题,还能够在此基础上推动小微企业业务智能化,继续降本增效。

互联网银行对于这一趋势洞若观火,但各个银行的应对方式各不相同。当下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是打造专门服务小微企业客户的App,将各种数字产品嵌入其中,为客户的进货、管理、分销和零售等环节提供金融服务,这实际上亦是一个智慧信贷服务体系。2019年9月微众银行推出的微众企业爱普就是这样一个App,未来微众企业爱普可能还会推出更多的相关数字化信贷服务。小微企业的各种金融甚至财务需求,无论是借贷、贴现,还是换汇、保险,都可以整合到一个App当中,实现“一站式服务”。小微企业通过专门的金融服务App获得低成本的定制化服务,这一愿景现在正在隐约成型。

数字化服务之外,互联网银行还在向供应链金融发力,通过与供应链中的头部企业的合作,触达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例如,据中国经营网的报道,在疫情期间,微业贷与全国最大的医药流通民企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专项服务团队,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帮助九州通加强线上收款能力。九州通旗下药企单体药店和个体诊所就有近22万家,自此均受益于微众银行的线上金融服务。这是一次典型的双赢。这样“双赢”的例子,对于微众银行和微业贷来说,并不止发生过一次。

“双赢”说明了微众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为什么关系如此紧密。小微企业带来了银行业务的增长,而资金则流向了小微企业。中国新闻社新媒体“中新经纬”在今年6月的报道中给出了一组数据:从2017年11月开始起步,微众银行的微业贷目前已为超过3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信贷服务,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元。授信企业中超过70%的客户来自制造业、高科技行业和批发零售行业,超过60%的企业年营收在500万元以下。

世界在不断的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和经营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相关的金融机构应该适应这个变局。不变的只是两者之间共存,以及共同发展的牢固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微众银行和微业贷之所以能够跟小微企业共生,不仅在于提供了小微企业信贷的解决方法,也在于在变化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