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斗+”走向“+北斗”
6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开启全球组网。
北斗系统开启全球组网,意味着北斗系统在频率、通道数、精度等各方面的性能都已经不亚于美国GPS,走在了全球前列。从产业角度来说,则意味着北斗产业开始从“北斗+”走向“+北斗”,从走出去寻找应用,到被各行各业“找上门”寻求支持,北斗产业规模即将进入一个更高的数量级。
“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已经支持北斗,但最具有感触的还是海洋渔业从业者。”对于具体的北斗应用,有业内专家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介绍说,除了导航,给倒车设“护栏”、给珠峰量身高,北斗的应用其实就在老百姓身边。
“一拜妈祖,二拜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斗的通导一体化系统,可以在茫茫大海上,给通信覆盖不到的渔民另外一张网。据悉,除了发出求救信息,北斗的“短报文”功能还能承载更多内容的发布,原子钟授时百万年只差一秒的精度更是保证了地理信息的准确度。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北斗星通就布局了“北斗+海洋渔业”,北斗船联网目前的入网用户超4万个,伴随手机用户10万个,监控平台1300余套。
“北斗组网完成后,产业将进入行业拓展及深化应用的时期。”北斗星通集团副总裁、智能网联板块董事长徐林浩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说,从应用场景和接入终端数量来看,北斗应用可分为十万级、百万级、千万级、万万(亿)级等,十万级接入的应用领域有测绘、军工和特种行业等,百万级应用的是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行业等,千万级接入应用的主要是汽车市场,万万级的则包括手机、物联网等。
其中,“5G+北斗”被中海达认为是未来位置服务领域的新热点。中海达认为,新基建本质上就是信息流,“5G+北斗”的信息流可成为精准北斗位置服务、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甚至海洋未来战略的信息化采集装备手段和解决方案。
海格通信有关人士告诉上证报,早在2011年,公司就以自主研发的北斗公务车管理系统开启了北斗民用终端业务。现在,公司主导的国家重量级的民用示范项目——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北斗城市应用示范项目已顺利通过用户验收。未来,公司将加快芯片战略布局,打造海格通信“北斗+智慧城市规模化应用”新名片。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徐林浩告诉记者,从地域上考虑,“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北斗打开在全球发展的想象空间。据中海达介绍,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公司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共建超100个北斗增强站及数据中转中心、数据处理与产品服务中心,主要应用于国土测绘、海洋、交通、农业和防灾减灾等民生领域。
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北斗应用将给上游的核心芯片、元器件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徐林浩以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为例介绍说,从原来普通精度的导航发展到支持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定位,需求逐渐起来了,硬件上除了“端”侧的相关芯片、天线等,还需要云端增强以及和其他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5G、AI、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融合。“我认为,高精度模块+服务,是北斗产业的价值高地。”
记者了解到,在卫星导航方面,北斗星通打造“云+IC/端”商业模式,目前芯片、天线“端”侧产品已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地位,未来将重点加强“云”建设;在汽车智能网联业务上,公司建立了“智能硬件+服务”的业务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新星发射,地基、星基增强系统持续优化,我国的北斗系统将成为国际顶尖的导航系统。
杨长风表示,北斗系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全球用户可以从全球四大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100多颗导航卫星中自由选择4颗信号最好的卫星来提供定位服务,只要北斗系统自身性能一流,就会获得更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