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50强:16城GDP超万亿 苏州是“最牛地级市”
2019-08-28 14:11
浏览:558
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城市百业兴旺,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加。2017年,仅地级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52.1万亿元,占全国的63.0%;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4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
那么,我国的经济强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呢?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2018年GDP50强城市后发现,目前经济强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区域;中西部、东北入围50强的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入围50强的普通地级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中苏州和无锡在全国领跑。
城市经济50强:江苏最多山东第二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50强城市GDP之和达到496065亿元,占全国的55%左右。从入围门槛来看,今年第50名的东营GDP为4152.47亿元。
50个城市中,GDP超过5000亿元的城市已经达到42个,超过万亿元的城市达到16个,比上一年增加两个,新成员分别是宁波和郑州。这16座城市的GDP之和达到27.95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31%。可见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心城市对我国经济驱动作用日益凸显。
从行政级别来看,这16座城市包括四大直辖市,8个副省级城市广州、深圳、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宁波,省会城市长沙和郑州,以及普通地级市苏州和无锡。按四大区域划分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11个城市,中部有3个,西部有2个,中西部入围的城市均为直辖市和强省会。
那下一个加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会是谁?从数据上看,佛山(9935.88亿元)已无悬念,此外济南在去年底合并莱芜后,新济南实力大增,GDP达到8856亿元左右,位居第18位。新济南与泉州、南通、西安、东莞构成8000亿元梯队,成为GDP万亿俱乐部的后备军。
2018年,我国GDP十强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和杭州。其中,前五个城市的GDP均已超过两万亿元,上海和北京均超3万亿元。
从50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有35个,占70%;中西部共11个,占22%;东北共4个,占8%。
从城市群的分布来看,作为我国实力最强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共有16个城市入围50强,此外珠三角和京津冀各有4个城市入围。
从省份分布来看,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有9个城市入围50强,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盐城、扬州和泰州,其中苏南4城、苏中3城、苏北2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江苏南北差距较大,但近年来随着苏南地区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阶段,经济增速放缓,同时江苏区域均衡发展持续推进,不少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三个区域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入围50强的城市也达到8个之多,第四经济大省浙江入围城市达到6个。
相比之下,连续30年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的广东,入围城市仅4个,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这与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距大,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发展失衡有关。
四大一线城市中,广东就坐拥深圳与广州两个。数据显示,2018年,广深的GDP之和达到47081亿元,占全省的45.3%,如果再加上佛山和东莞,四座城市的GDP之和就占全省的67%。但省内排名第五的惠州去年GDP仅为4103亿元,不到第四名东莞的一半。况且广东还有8个市的GDP在2000亿元以下。
但广东这种大城市引领的模式也有其明显的优点。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说,江苏和广东的GDP虽然相差不大,但在财政收入、本外币存款、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等指标上,江苏和广东的差距就拉开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江苏缺少广深这样的聚集高端服务业的超级大城市。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也认为,广深作为两大一线城市,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更强,现代服务业更发达,对珠三角地区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重要的服务和带动作用。相比之下,无论是苏州还是南京,江苏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都与广深有较大差距。
十大地级市:苏州“无敌手”
50强城市中有苏州、无锡等24个普通地级市。
从区域分布上看,这24个城市中,有22个来自东部沿海地区,而整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仅有两个普通地级市,即河南洛阳和湖北襄阳。
作为千年古都,洛阳在中部地区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作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当时国家在洛阳投了很多项目,洛阳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
总体上看,在中西部地区目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差距十分明显。虽然省会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很关键,但中西部也需要培育更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比如,河南将洛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湖北也在积极打造襄阳和宜昌这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按GDP总量的大小来看,普通地级市前十强分别是苏州、无锡、佛山、泉州、南通、东莞、烟台、常州、唐山、徐州,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最多,一省就占了5个,此外广东有2个,福建、山东和河北各1个。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江苏的强市最多,但在东部沿海几个发达省份中,广东、浙江、福建、山东以及曾经经济较为发达的辽宁都有一个计划单列市,唯独江苏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没有计划单列市。
但尽管没有计划单列、副省级城市这样的头衔,苏州的经济总量也不比很多副省级城市差。十年前苏州的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前五,仅次于北上广深,这些年虽然有些下滑,但仍位居第七,一直都是最牛的地级市。
改革开放之后,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2018年,苏州辖下的三个县级市昆山、张家港、常熟的GDP都已经超过2000亿元大关。其中昆山是台商投资集中区,曾以“笔记本电脑之城”闻名,高峰时期全球新上市的笔记本电脑每三台就有一台产自昆山。
再从各个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苏州在普通地级市中堪称“无敌手”。2018年,苏州GDP达到18597亿元,领先第二名无锡7000多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0亿元,是第二名的两倍多;资金存量是28560.4亿元,比第二名多了1.2万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6亿元,超第二名2000多亿元;只有在人均GDP上略输无锡,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略落后于东莞。
当然,包括苏州在内,这些以制造业为主的普通地级市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下辖县市县域经济发达,但中心城区规模不够大、不够强,不同程度上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这些以制造业为主的普通地级市,服务业占比和发展层次都赶不上一线城市以及强省会城市,他们想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把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做好,而现代服务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把中心城区做好,把交通、教育、医疗等短板加快补齐。
事实上,目前包括苏州在内的地级市都在积极补齐公共资源方面的短板。比如,8月24日,据苏州市交通运输局消息,苏州市已经完成了苏州机场的规划选址、空域研究等前期工作。此外,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今年10月开工建设,2021年9月开始招生。
不过,目前十大地级市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分野。除了加快做强做优主城区之外,部分靠近核心大城市的普通地级市,得益于核心大都市的外溢,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高新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前列。这些城市正在与核心大城市一起,打造大都市圈,形成产业的梯度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