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21亿注资后 首家民营航空管理层再换血
获21亿注资后,首家民营航空管理层再换血
已经经历三次控股权变更的奥凯航空,母公司层面的股东结构近日再次出现变化,央企华电集团和香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远洋集团介入。
在母公司华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田投资”)迎来新股东后,国内第一家飞上天空的民营航空奥凯航空,获得了21亿元的注资。
第一财经记者同时独家获悉,已经经历三次控股权变更的奥凯航空,母公司层面的股东结构近日再次出现变化,央企华电集团和香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远洋集团介入。
管理层换血
今年3月,奥凯航空的母公司华田投资的股东和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从此前的王树生和姜红霞(王树生的妻子)分别持股80%和20%,变更为广州秋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州秋石”)持股95%。法定代表人也由王树生变为李铁(曾担任海航集团旗下多个企业高管,包括海南航空总裁)。
当时的工商资料显示,广州秋石由深圳市前海秋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前海秋石”)100%持股,后者的实际控制人为沈伟。
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在华田投资完成股权变更后,投资方已经对华田投资注资30多亿,华田投资的注册资本也由此前的1.86亿增加到37.2亿元,增资的大部分资金随后也注入到了奥凯航空。目前,大股东向奥凯航空注资的21亿元已经到账。
与此同时,奥凯的管理层也在发生着大规模的换血,包括董事长以及负责经营和运营的多位副总,还有多个总师和总监被替换。新的管理层大多来自海航,这与奥凯的新任董事长李铁来自海航集团有关。
事实上,这也不是奥凯第一次出现由股权变更引起的管理层动荡。
早在2006年,均瑶集团曾通过收购北京奥凯交能投资有限公司71.43%的股份,成为奥凯航空的第一大股东,间接持有奥凯航空63%的股份。当时,奥凯航空刚刚首飞一年。
之后,因股东与管理层爆发矛盾一度引发奥凯停航,均瑶集团又将奥凯航空转让给了曾从联邦快递合资公司获得4亿美元“分手费”的大田集团。
当时,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称用总共约5亿元的成本收购奥凯是一笔“抄底投资”,并为奥凯制订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推进上市的计划。
不过八年过去了,奥凯航空并没有登陆资本市场,控股权则再次易主。
新股东入局
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此次奥凯航空的母公司易主,背后的投资者是几个LP出资人,选择李铁代表投资方参与奥凯的经营管理,显示了投资人希望通过奥凯迅速实现业绩提升进而继续推进上市变现的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奥凯航空母公司华田投资的大股东广州秋石的股东结构,近日又发生了变化。此前持股100%的深圳前海秋石变为持股10%的小股东,目前持股90%的大股东是芜湖远福昌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远福昌烁”)。而今年3月才注册成立的远福昌烁的股东中,则出现央企华电集团和远洋资本的身影。
远洋资本是1993年由央企中远集团创立、现香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远洋集团(03377.HK)的投融资平台,主要从事不动产投资,资产管理,股权投资等,其进入华田或将负责处理华田投资巨资投入的地产业务,包括海南太阳湾、南丽湖等在内的多个旅游地产项目,也是拖累华田乃至奥凯现金流的主要板块。
此外,广州秋石的法定代表人,也在7月初变为了张伯勇。公开资料显示,张伯勇曾先后担任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企业并购部高级顾问、西南证券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以及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裁,曾参与多个行业的企业融资和并购,熟悉企业运作、融资及上市和收购兼并。
尽管引进了央企以及在房地产和融资并购行业有经验的股东,但民航业内人士林智杰对记者分析,奥凯要想迅速扭转颓势也不容易。由于股东多次变更带来的管理层动荡,奥凯航空自2005年时的战略定位就一直不够清晰和聚焦,最初不仅买窄体机,还同时做支线和全货机业务。此外,奥凯的主基地天津这个码头的含金量也不足,导致机队规模和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同期成立的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
“近年来多家航空公司易主,主要由于民航业是一个资源壁垒和规模壁垒双高的行业,对于中小航司来说,资源不足、规模有限、运营压力大,要想赚钱并不容易,而一旦进入油价高、汇率贬或是市场需求乏力的下行周期,兼并重组也将是发展的必然。” 林智杰指出,最近的并购重组既有航司自身不赚钱的原因,也有股东缺钱的考虑,如果此轮经济行情持续,可能会有更多的航司主动参与或被动参与此轮并购重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