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哪些信号

2020-06-02 11:10 浏览:705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约一万字,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短。

  受疫情影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推迟了两个多月面世,可以说是“特殊形势下的一份特殊报告”。市场关注已久的政策举措陆续揭晓,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务实、高效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出来。

  政府工作报告篇幅虽然相比往年大幅压缩,但涵盖的政策信息量却依旧丰富,体现出中国政府“实干为要”的思路。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非常罕见地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22日召开的吹风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表示,按照惯例,政府工作报告每年要提出GDP增长目标,2013年以来又把GDP、就业、物价作为增长区间目标,但历史上也有没提过的情况。今年没有提出具体目标,最大的原因就是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无法确定全年经济增速的大致区间。

  他具体谈到,一方面,全球疫情走势具有不确定性,无法判断围绕疫情的管控措施如何调整;另一方面则是世界经济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一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已经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世界经济已出现严重衰退。如果提出具体目标,可能和实际执行的情况出现很大出入,影响工作的着力点。

  “不提目标不意味着不重视经济增长速度,也不是任由经济增速下滑。”孙国君强调,因为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和脱贫攻坚都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开门见山提到疫情带来的影响,也指出“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文31次提到“疫情”,也体现出疫情不仅给社会生活生产带来冲击,也直接影响下一阶段的政策方向和力度。对于今年的重点工作,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另一方面在确定其他政策时,不能忽视疫情带来的种种影响,必须考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作出调整。

  例如,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这些都和下一步疫情防控常态化息息相关。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作为“六稳”和“六保”的首位,政府工作报告39次提及“就业”。分析人士认为,就业指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加契合。对于就业保障,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总体来看,“六稳”和“六保”都坚持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根据不同发展形势作出的科学部署,目的都是为了稳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长期的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但“六保”方向更加具体、任务更加急迫,是我们必须守住的基本底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