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金融委推11条重磅措施,释放什么信号?

2020-06-02 10:34 浏览:418

  5月27日晚,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11条金融改革措施,内容涉及资本市场、中小银行、非标认定、信用评级、金融开放等多个领域。这些重磅改革措施聚焦哪些方面?释放了什么信号?

  “改革11条”聚焦什么?新在何处?

  根据统计,11条改革举措中,第一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提及的举措此前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或曾被公开提及。

  比如,3月6日,证监会就《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4月9日,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公开征求意见;5月初,有关部门已制定《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

  “政策矩阵”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难点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这11条举措基本都是围绕小微企业展开,这一次集中发布更像是一套组合拳,政策以矩阵的形式出现,意在重申:金融要核心聚焦于服务中小微企业。

  第一条举措就与商业银行改革有关,这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痛点。

  当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供应有98.7%来自银行贷款,但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管理粗放、财务制度不健全、市场竞争力弱,如果完全按照市场化运营,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旨在更好地发挥监管激励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质效。值得注意的是,该办法提出将考核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服务情况。

  除了银行,需要发挥作用的还有政府,这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出台《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行业绩效评价指引》就是要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作用。

  其他的改革措施大多与股权融资相关,这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焦点。鲁政委表示,原来提到企业融资,大多数人会从要钱人的角度考虑,如何提供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但在资本市场,也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保护,这样才会有市场的信心和稳定。因此,《加强金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意见》专门提到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过罚相当。

  金融委4个月开会15次 这个节奏不简单!

  此外,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也透露出一些不寻常的信号。这半年来,金融委的开会频率急剧增高。

  1月4日,金融委召开了今年的第一次会议,这也是2017年11月金融委成立以来的第14次会议。而到了5月4日,第28次会议召开。短短4个月间,开了15次会,相当于金融委成立后前两年的会议总数。

  金融委工作节奏加快,聚焦的还是中小微企业。4月7日的第26次会议,部署的是引导信贷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工作;仅仅一周后的第27次会议,又重提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

  背后的原因,金融委第二十八次会议内容里的一句话做了解释:加快工作节奏,加强政策的针对性,以“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的政策确定性,对冲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确实给企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面向6422家企业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86.46%的企业受到疫情影响较大。

  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对中小微企业的关注贯穿于各类政策文件和会议之中。4月份公布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意见明确提到,要增加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近日出台的完善经济体制的意见中,中小企业被四次强调,内容从资金支持到发展、制度,涵盖方方面面。

  中小微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现有约2000万个小微企业法人,占市场法人主体的90%以上。与此同时,占全国企业总数90%的中小企业贡献了80%的就业、70%的技术创新、60%的GDP和50%的税收。这意味着解决好中小微企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六稳”和“六保”中最重要的民生和就业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