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大门继续敞开!<br>金融委再推评级市场开放和熊猫债市场发展
金融委办公室近日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提及两条对外开放措施,包括推动信用评级行业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细化熊猫债发行规则、稳步推动熊猫债市场发展。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当前进一步推行金融开放,对于加强逆周期调控和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开放无疑可以起到“鲶鱼效应”。这会促进金融服务的有效竞争和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提高金融体系本身的稳健和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应,为中国经济的率先修复企稳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近两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序扩大,银行、证券、保险及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推出的一系列开放措施绝大多数已经落地,不少外资机构已经获准实现对相关金融机构的控股,或进入中国市场实际开展业务。同时,金融市场开放举措受到国际普遍欢迎,A股、债市均纳入国际主要指数。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此次金融委提及的评级市场开放和熊猫债市场发展是双向的开放举措。“开放有两层含义,一是把要素流动的渠道,这一点在过去两年已经做了很多;二是标准的互联互通,这样境外投资人的跨境投资会更加畅通。这次的开放措施更多是第二种开放,属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
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投资者债券配置规模持续稳步增加,对评级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多样化,中国评级行业也亟需借鉴国际评级机构的宝贵经验,通过良性竞争促进评级质量改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惠誉先后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通过对外开放引进新理念和新技术,可以增强我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公平竞争意识,提升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专家指出,在引进国际先进同行的同时,也要引入国内优质资源,尤其是引入民营资本和金融科技头部企业进入信用评级市场,有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推动我国信用评级业高质量发展。
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近年来,本土评级机构风险识别能力不断增强,一些本土评级机构逐渐获得市场机构的认可。境内评级机构通过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参加国际协会、与境外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等形式积极探索国际业务,积累了一定经验。专家指出,当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推进,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活动日益繁荣,境内评级机构应当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走出国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伴随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据了解,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协同做好评级领域对外开放工作,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内外资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不断扩大评级机构的债券评级业务范围,鼓励境内评级机构走出去开展国际业务,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熊猫债市场方面,截至目前,共有11家国际开发机构或外国政府类机构在协会注册发行熊猫债,注册额度664.6亿元,发行量共计209.6亿元。
为促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规范境外机构债券发行,人民银行、财政部于2018年9月联合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人民银行指导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制定《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试行)》,已于2019年1月发布实施。该指引对境外非金融企业发行熊猫债的注册发行流程、信息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做了具体规定,有利于促进境内外规则惯例接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提升市场透明度,夯实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基础。
为促进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熊猫债业务规范化发展,提升银行间市场开放水平,人民银行正在指导交易商协会制定《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债券业务指引》。据了解,指引将进一步明确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债券注册发行流程、信息披露、中介机构管理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