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两会代表委员建言:加快军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

2020-05-29 12:21 浏览:691

  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14名两会代表委员建言,“加速军工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防工业创新发展”和“构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呼吁加快军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工作,推进国防工业创新发展;建立健全国家主导、统筹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构建三级管理架构

  航空工业集团是2018年列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唯一军工企业,承载着军工央企改革首发试点重任。航空工业集团制定了试点改革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工作举措推进试点工作。

  在突出管资本方面,围绕航空强国战略定位,聚焦主责主业。重组构建若干个新型航空产业集团,构建出“集团总部—新型产业集团—新专业公司”三级新管控架构和产业结构;以资本运营加快结构调整。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发挥上市平台、基金公司的支持作用,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航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

  在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方面,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加大对航空技术创新和新业务培育方面的投资强度;推动实现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全覆盖、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和岗位分红权激励全覆盖、军工领域特殊人才优待全覆盖;将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作为投资公司试点工作的主力军,按照既定战略规划进行重组整合及市场化运作,达到利用资本市场壮大主业发展的目标。

  在强化管资本的支撑保障方面,加大授权放权,强化公司治理。建立“赋能型专职董事队伍”,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构建集团公司“大监管”体系。

  结合前期开展情况,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工作尚存在以下问题:试点主体功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管控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授权放权还不够充分;运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普遍缺少金融投资、股权管理、决策信息化等资本运作人才,科学有效的风控体系有待加强;资本金不足、改革成本高、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加大国有资本金投入力度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两会代表委员建议,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单位有效发挥功能作用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划清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责边界,在试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能授尽授,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真正尽量完整地授予试点企业,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审批等。

  加大对航空工业集团国有资本金投入的力度,使其有能力快速完成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推动国家优化国防装备科研管理体制,解决定价审价机制、超垫支和提前投入事后补偿认定等问题,提高自主投入的积极性;建立“航空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设立“航空新技术探索计划”,增强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发展与市场化金融手段结合。应支持并简化试点企业设立市场化产业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的审批程序,通过组建投资军工行业的基金,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和放大效应,让更多持续健康的长期性资本和创新资本流向军工领域。

  制定差异化的考核体系。按照“管资本”的要求,建立适应试点企业的差异化考核体系,重视“服务国家战略、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等指标。在考核周期上考虑投资公司并结合军工集团的特点,年度考核以军品任务的完成为主,经济性指标的考核以任期考核为主,以年度考核为辅。协调相关部委,在试点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支持对试点企业董事及高管实施股权激励。试点企业作为整体改革工作的龙头,要进一步强化激励约束,激发经营活力,建议支持对试点企业董事、经理层和核心骨干开展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

  构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航空工业集团两会代表委员还指出,我国亟须建立健全国家主导、统筹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加强航空应急救援战略力量。

  围绕“三重”任务、突出西部地区“三防”需求以及中东部地区“三救”需求,建立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提升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国产化水平。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到2030年我国约需2000架直升机用于应急救援。针对需求量大、国产率低、产业布局分散的现状,应强化国家在发展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的主导地位,统筹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发展战略,发挥央企骨干作用,提升自主保障能力的同时调动地方企业和各类社会资源,共同打造国家级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平台。

  努力提升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制造能力。国家加大支持,优先发展一批重载、远程、高原、多用途救援飞机平台,着力发展智能化、无人化、精准化关键技术。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