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两会特稿 | 决胜之年 中国展现必胜之姿

2020-05-28 12:36 浏览:638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25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而今,实现这一愿望仅一步之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吹响决战决胜的“冲锋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决胜关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1650万、1232万、1442万、1240万、1289万、1386万、1109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七年,中国交出累计减贫逾930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的历史性答卷。

  收官之年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脱贫攻坚战面临“加试题”的考验。“劳动力复工受到影响,一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返贫致贫风险加大。”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说。

  难度加大,但必胜决心不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强调:“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会改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不会改变。”

  还有551万人未脱贫、52个贫困县没有摘帽,这是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最后战役。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重要举措。

  明确硬性指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指明实施路径——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中央种种举措都在宣告:这场战役没有退路可言!

  今年即将过半,打赢脱贫攻坚战鼓声催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将心头的关切化作行动的实践。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新希望已在全国开展产业扶贫项目超过80个,帮扶超过1万人,今年将继续坚持“造血式”的产业扶贫。

  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强调,华裕在河北涉县等地运营蛋鸡养殖场帮贫扶困项目,未来会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

  决胜有底气有蓝图

  “完成脱贫任务有把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代表委员满怀信心与底气。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一串串亮眼的数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坚固的基石,也是决胜之年信心与底气最有力的支撑。

  决胜全面小康,重在稳就业保民生——

  从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到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项工作部署都围绕稳企业保就业展开。

  决胜全面小康,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关键领域改革浓墨重彩。

  “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只要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就能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

  决胜有定力有能力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有实力,有定力,也有能力。

  ——经济韧性足,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40万亿元消费大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广,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政策空间足,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完善宏观政策思路,不搞量化宽松,不搞“大水漫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宏观杠杆率等风险。

  特殊时期有特殊举措: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

  “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上是健康的,无论是总量性、结构性,还是数量型、价格型的政策工具,都有充足弹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

  ——制度优势足,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疫情发生后,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发放贴息贷款,不误农时抓春耕,不懈推进脱贫攻坚。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很快显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80%,铁路、机场、能源和外商投资项目基本复工,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随着复工复产率提高,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将加速恢复,率先复苏。中国经济复苏,对于世界经济具有非常正面的溢出效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说。

  千年追寻,圆梦在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化共识为力量,以必胜之姿奋进,千年小康之梦必成现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