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到底有多重要,又有多难
2020-05-25 21:26
浏览:717
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到底有多重要,又有多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学坤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了一个建立农民退休制度的提案。他表示,将推行农民退休制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让65周岁以上的农民能够“洗脚上田,老有所养”,充分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广泛热议。特别是广大农民,看到有推行农民退休制度的建议,更是十分高兴。作为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我们,当然对这个建议也是十分赞成、十分支持,希望能够尽快建立农民退休制度。
只是,冷静下来以后,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因为,建立农民退休制度,确实是一个好建议,一个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好建议,更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建议。但是,实施的难度之大、困难之多、压力之巨也决不是用“行”还是“不行”就能回答的,而必须统盘考虑、全面分析。
事实上,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亚忠在谈到“三农”问题时,就有过类似建议,他认为,农民作为第一产业的从事者,和其他行业类比,也宜有退休或转业。但是,这个建议没有像其他建议一样纳入到调研和思考范畴,一方面,一些地方已经在进行探索。虽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退休制度,却也有退休制度的痕迹。最典型的,就是养老金问题探索。要知道,近年来,围绕农民该不该拿养老金问题,已经有过很多很多争论,且争论十分激烈。尽管反对者的理由很“充足”,如农民有土地、农民有自留地、农民没有缴纳养老金等等,但更多的还是支持给农民也发养老金的。因此,一些地方也在积极探索中,出台了专门针对70岁以上农民的养老金政策。
另一方面,由于各级财政都很困难,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更是连基本保障都难以维持,需要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来满足。同时,社会保障基金也是勉强维持,且一些地方已经面临入不敷出压力,后续支出矛盾更多。因此,所出台的农民养老金政策,不仅覆盖面不广,覆盖效率也不高,而且发放水平较低,高者200多元,低者100多元。所谓的农民养老金政策,更多的还是象征意义,离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一定差距。地方探索的现行政策下,就算是70岁以上的农民,养老“自掏腰包”的比例过高,制度的福利性不强。真正的养老保险制度,至少应当能够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所发养老金能够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而不是目前的过低水平。
所以,建立农民退休制度的建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也完全符合农村实际。关键就在于,按照目前财政和社会保障基金的实力,要真正把农村退休制度建立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不容易不代表不能,更不代表不应当。农民建立退休制度,也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只是,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更多探索,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而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力,是最根本的举措。因为,一旦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壮大了,手中能够掌握一部分财力,就不仅能够帮助农民,特别是困难农民,更能够鼓励、引导农民一起缴纳养老保险基金和其他方面的保障基金,从而为真正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便不能一步到位,也能稳步推进,让农民不要年老了还要整天泡在地里,能够像城市工人一样,在家安享晚年。
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