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央指导这样做
2020-05-21 17:14
浏览:477
邓志慧、钟焯(实习)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这份超万字的重磅指导意见,共七大点三十六条,就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强的具体举措意见,为西部大开发下一个“10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现阶段判断:四个“依然”一个“仍然”
《意见》充分肯定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成绩,指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
但也对西部地区现阶段发展作出深刻历史判断。
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新格局: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
《意见》总体要求提出,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根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见》对西部大开发作出“分两步走”的目标部署,清晰擘画了加快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时间表、路线图。
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在第一个百年的目标即将实现,要开始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这样一个历史时点,《意见》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依然是在着眼和着手于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当前发展的基本矛盾和问题。它对于我们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7条举措,贯彻新发展理念
——打好三大攻坚战,即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化能源供需结构。
——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列为今年首项重点工作,要求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
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将其作为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此次对西部大开发下一步工作的决策部署依旧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坚注意到,中央首次在文件中使用了“慢火车”这一提法,提出要注重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协调发展。他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调通达度、通畅性、均等化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到处都要通高铁,强调“协调发展”正依据的是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实际,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推动大开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
——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
——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
——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
——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拓展区际互动合作。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区正进一步从开放末梢转身为开放前沿。
《意见》强调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旨在夯实中国内陆腹地开发开放的基石,培育中国向西向南的开放前沿,既是谋当下,也是计长远。下一个10年,把握“一带一路”新机遇,打造西部发展新引擎,对西部地区发展至关重要。
推动大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
——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
——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意见》中20次提及“生态”,将美丽西部、修复和治理生态上升至筑牢“国家生态屏障”层面。发展中保护西部生态,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正是“大保护”的题中之义。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时指出,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张立群表示,改革对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非常重要。西部地区要在整个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完善制度环境,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因素,这与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紧密相关。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制于经济体制,以及和这一体制相关的上层建筑、思想观念。日后,西部地区要真正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要素配置的效率,和东部能够并驾齐驱,改革是非常关键的一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
——着力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改善住房保障条件。
——增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
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目的是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充分宣示。张立群表示,在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下,《意见》中的这一点给西部大开发规定了方向——不是为了开发而开发,开发是为了造福人民,必须要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目标。其次,是要依靠西部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全部融入进来,参加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搞好西部大开发。
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分类考核,财税支持,金融支持,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人才政策,帮扶政策,《意见》从7方面提出了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具体政策支持,如“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给西部大开发提供更全面的、更实实在在政策保障“大礼包”。
赵坚认为,西部地区政府落实民生举措,补齐短板,一方面需要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来解决,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经济自身发展。
西部面临哪些机会?
在《意见》擘画的宏伟蓝图中,西部地区面临哪些具体的机会?记者研读文件发现,党中央在《意见》中对西部12个各省区市的建设发展作出具体定位、具体指导,专门为地方发展提供政策倾斜。
——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支持青海、甘肃等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
——推动北部湾、兰州-西宁、呼包鄂榆、宁夏沿黄、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互动发展。
——支持南疆地区开放发展。
——支持陕甘宁、川陕、左右江等革命老区和川渝、川滇黔、渝黔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毗邻地区建立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
——大力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
——以汾渭平原、成渝地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
——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深入开展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等省藏区以及对口帮扶贵州等工作。
……
赵坚表示,西部地区面临的很大问题在于人口规模小、密度低,过于分散,经济难以形成规模。要想带动整个地区发展,就要使人口相对集聚,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特大城市,将其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支撑点”。只有高度的人口聚集才能激发对各类农副业产品的需求、构成工业服务业的人口基础,同时还能节约公共交通、水处理等各方面资源,促进基础设施改善。
从1999年实施,到如今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走过整整20个年头,西部地区取得的发展成绩举世瞩目。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必将惠及更多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