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增速季节性回落需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信贷增速季节性回落需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低于市场预期。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个和0.6个百分点。
“7月信贷增量环比同比都明显回落,除季节性因素外,银行体系内的信用分层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的风险偏好,加之当前实体经济运行压力较大,表内信贷融资供需两端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信贷增速明显回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说。
具体来看,中长期信贷方面,7月中长期贷款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417亿元提供了一定支撑,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678亿元延续相对不足,居民部门购房需求依然是中长期信贷的支撑。
短期信贷方面,7月企业短期贷款减少2195亿元,同比环比均大幅减少,居民部门短期信贷7月仅增695亿元。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从居民短贷来看,7月消费可能承压。票据融资在7月末得到了监管层支持,经历了“贴现率破1%”事件后终于环比增速转正,票据融资增加1284亿元,但同比依旧少增1100亿元。结合上述长短期信贷数据,弱需求现状逐步得到验证,短期运行较为低迷。
“7月企业短贷减少2195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少增,也表明当前部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流动性约束。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显示的贷款加权利率来看,随整体利率有所下降,但其背后可能与信贷投向结构更加倾向于风险较低客户有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实体经济运行压力犹存背景下,机构风险偏好改善仍有较大空间的现状。”陈冀说。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认为,上述现象可能也与6月季末冲存款行为有关。一般在季末月,为了应对存款考核,银行一方面会利用企业短贷来派生存款,在6月过后,这些短期贷款陆续到期,带来企业短期贷款的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会使企业选择用票据来应对资金结算,在6月过后,替代作用消失形成反馈。此外,由于1月份票据冲量较多,6个月期票据大量到期也间接造成了票据的大幅少增。
社会融资规模方面,7月社融增量为1.01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7%,较上月低0.2个百分点。其中,对实体人民币贷款增量8086亿元,同比少增4775亿元。陈冀认为,信贷投放低于预期,小幅拖累社融增速。
表外融资方面,降势有所增大。7月委托贷款降987亿元,信托贷款降676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563亿元,贡献了较大降幅。
“7月房地产信托贷款受到监管指导,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大幅减少与低迷的企业短期信贷、低M1增速三者互相印证。”明明认为,目前非标监管边际趋紧,同时票据清查使得企业票据套利难度增大,预计表外融资难以快速上行。
7月份,企业债发行单月净融资2240亿元,同比多7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有较大提升,7月单月净融资额4385亿元,同比多2534亿元。陈冀认为,尽管地方专项债同比增速较快,但今年地方债发行已经有所减速,对于7月社融增速的支持有所减弱。
“在房地产领域信用派生力量被限制,在信用扩张的资产端缺乏有效依托的情况下,若专项债不扩容,随着专项债下半年发行额度减少与低基数效应逐渐消失,年内社融增速高点大概率已经过去,需要警惕信用收缩再度出现的可能。”李奇霖说。
7月M2同比增速8.1%,同比环比均有所减小。M1同比增速3.1%,环比降低1.3%,同比减少2%。明明认为,银行表外融资减少叠加信贷不足是M2增速下滑的原因。M1低增速与企业短贷低增相互印证,后续应当继续保持观察,以确定狭义货币增速的底部区间。
“M2增速回落主要受信贷不及预期、市场流动性分层压力等因素综合影响。7月货币政策的主要调控目标在于缓解市场流动性分层压力,并兼顾外部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压力,并未大幅向宽松调整对M2增速形成必要支撑。未来政策依然会维持稳健状态,鉴于M1、M2增速双双回落,若美联储持续降息,受外部降息潮推动,国内需适当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引导国内市场利率缓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陈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