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深挖消费潜力 激发投资活力

2023-11-22 16:22 浏览:828

  业内专家认为,2021年金融业必须把支持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作为着力点,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大金融资源投入,优化融资结构,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另一方面,应围绕“两新一重”提供多元化、差异化融资服务,引导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快形成。

  加大重点领域支持

  “当前我国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业应加大对“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领域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加大资源配置,确保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实体经济。

  “支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进一步通过保证消费升级来实现,扩大产业金融、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产业投资以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发挥消费金融拉动作用

  春节临近,海南各大免税店商品持续热销。数据显示,元旦假期期间,海口海关共监管销售离岛免税金额超5亿元,同比增长195.16%。红红火火的免税购物市场正是当下人们消费热情的生动注脚之一。业内专家预计,伴随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落地,2021年消费市场潜力还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2021年经济运行中的疫情影响将会淡化,经济的重启与新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脉络,消费增速将显著回升,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将明显复苏,餐饮等线下消费将成为消费恢复的主要力量,汽车类消费将明显回暖。”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2021年中国消费增速可能在13%左右。

  业内专家指出,充分发挥消费金融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未来需要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释放教育、养老、育幼、医疗、旅游等服务消费的潜能,更好支撑消费结构和品质升级,把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激发出来。

  当前,消费金融作为金融信贷领域的重要分支,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民众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大到新房装修,小到看病就医,信用消费贷款正在全面满足百姓的生活消费需求。与此同时,伴随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创新,消费金融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深度融合,消费金融场景正朝着垂直化、生态化、个性化深入发展。

  “消费金融将从现阶段的‘跑马圈地’步入精细化经营,金融科技在拓展获客渠道、大数据风控及资产质量监测等方面的重要性也将更为突出。未来,客户获取、客群经营和风险控制将是金融机构构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

  金融业未来需要继续创新和升级消费金融,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投资需求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金融需要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融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设备更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的形成。

  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认为:“一方面合理加大贷款投放;另一方面搭建金融服务‘立交桥’,综合运用债券、股权、租赁等多种方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特别是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支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等。”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需要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的投资支持,引导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发展自主可控。

  业内专家表示,发展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金融,银行业金融机构既要在全产业链金融上“布好局”,也要在产业链核心企业上“落好子”,通过产品创新、内外联动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向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集成化金融解决方案。

  有分析认为,增强投资增长后劲,未来应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着力加快5G网络、云平台、物联网、服务器、超高清视频终端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基建”的支持力度,业内人士指出,应综合运用贷款、发债、租赁、夹层融资、股债结合、投贷联动等多种融资工具和手段,为不同项目提供差异化融资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