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可持续性
●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怎样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织密金融安全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就2021年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2021年人民银行如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易纲表示,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同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疫情期间特殊的、阶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将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叠加效应?
对此,易纲表示,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因此,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
宏观杠杆率增速预计回到基本稳定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新的一年,人民银行将如何平衡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
“从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易纲表示,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总负债和GDP之比明显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易纲强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风险处置过程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系统始终关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发展,2020年已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易纲表示,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今年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
——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领作用,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推广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确权,促进企业发债融资。引导市场推出更多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服务,保持对脱贫地区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大对种业发展等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通过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
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已在2020年顺利完成,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引起了较多关注。(下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