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争鸣之周观点:展望2021,A股龙头集中趋势刚刚开始(1228-0101)
知名机构周观点
林园投资(0104):
“年报来了A股有望掀起一波业绩浪潮,而每年第一批年报利好的股票都有希望被多路资金炒作,要重点关注年报披露业绩爆发的低位补涨股,只有这类股才是主力机构最喜欢的,无论炒作哪个板块,年报大幅增长都是最好的加分属性。但是这里要注意一点,已经炒高的股票要谨防借年报利好出货,而只有低位年报优质股才是真正的利好加成!
当然所以在年报披露期间一方面要重点关注业绩好的,另一方面也要规避年报爆雷的股票,而目前退市新规正式落地,所以连续亏损的股票有退市的风险,是当前最危险的方向!
2021年,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方向依然是关注的焦点,随着碳排放达成共识,相关产业链依然将业绩爆发,更看好,氢燃料电池,和智能驾驶这两个细分方向。随着氢能大力被政策扶持,相关公司业绩有望迎来爆发。氢能方向或许将接棒锂电池,成为2021年新能源汽车主要的看点之一。
另外特斯拉价格假期期间大幅降低,官网被挤爆。或将刺激相关特斯拉概念股迎来爆发,大家可以重点关注其中超跌的优质标的。”
保银投资(1231):
“分化”是近年来不少投资者的最大感受。A股市场的“龙头集中效应”越来越明显,绝大部分成交额集中在少数头部绩优公司,相当部分公司伴随股价不断下跌,成交额不断萎缩。
国盛证券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值后50%成交占比持续下滑。已从2016年的33%下降至2020年的19%,借鉴海外经验,日本、韩国、美国、香港成熟市场中市值后50%,成交占比分别为4%、3%、2%和1%均处于较低水平,未来A股市值后50%成交占比还会继续下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放缓阶段,GDP增长率明显下降。2010 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为11.7% ,2011 年为10.4%, 2012年GDP增长速度仅为7.8%,近两年中国的GDP增速则下降到了6%左右。
经济增速放缓加快了中小微弱势企业的淘汰和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经济增速放缓时,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差,很难存活下来,而综合实力领先的龙头企业却有能力提升市场份额,加强对上下游的话语权,提升规模效益和毛利率,品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远远强于尾部企业。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中则是龙头公司的利润提升,市场份额扩大,进而推动股价不断走高。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市场日益成熟的背景下,预计A股的龙头集中效应还会继续持续。
磐耀资产(0103):
其实2020年的市场二八分化是很明显的,自从进入7月份以来,三大指数基本上全部在高位横盘整理,看指数变化不大,但是不同行业和板块之间的表现其实是天壤之别的,受益于十四五规划带动产业趋势明显的军工、新能源(车)等继续发车,但是传统经济或市场小票却被抛弃的越来越严重。而且这种趋势未来还有继续延续的迹象。
其实2020年的市场二八分化是很明显的,自从进入7月份以来,三大指数基本上全部在高位横盘整理,看指数变化不大,但是不同行业和板块之间的表现其实是天壤之别的,受益于十四五规划带动产业趋势明显的军工、新能源(车)等继续发车,但是传统经济或市场小票却被抛弃的越来越严重。而且这种趋势未来还有继续延续的迹象。
从下面这张图的统计我们也可以看到市值50亿以下的股票在2020年市值增长平均是负的,可以说是非常凄惨了。不过虽然大票是趋势,但是往往受市场风格错杀的小票也可能存在巨大机会,对于相关个股α也可以重点关注。
机构抱团才是应对A股马太效应的王道,打不过就加入不丢人,毕竟都是为了给投资人赚钱。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深度跟踪的,对节奏一定要把握好,调整好仓位,这样既可以在相关股票在出现调整的时候敢于加仓拿到错杀的便宜筹码,又可以防止踏错节奏买入后短期一直被套的难受。
上周二的时候受中信证券谨防抱团股年底抱团松动的言论影响,机构抱团的行业出现剧烈调整,但是第二天相关板块就进行了比较强势的修复性上涨,为以前没有没有上车的同志提供了比较好的上车机会。
另外一点就是卖方的定价能力会上升,所以以后也需要更加重视一下卖方的推荐了。
一线投资大咖最新观点:
钟兆民,东方马拉松投资董事长:
“长期投资人100%不缺牛股,但最多百万分之一能真正长期持有,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骑住牛股的方法,只有通过提高对投资本质的认知,‘像投资中心房产那样,紧握稀缺公司的股份,无问西东,无问波动’才能够坦然赚到10倍甚至更多超级回报。”
“对于2021年,消费服务是最确定的赛道,医疗健康是最朝阳的赛道,而信息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则是最有爆发力的赛道。”
“抓住核心要求,要买就买稀缺。“‘白马’的公开资料很多,只要肯下苦功夫,是能赚到钱的;但是,仅参与‘白马’的投资是不够的,要在一定程度参与新的东西。比如可以提供超额回报的新科技、新产业的公司股票,这些就是‘黑马’。”
“先投资具有唯一性、垄断性(不被世界改变的)only one;后投资竞争性、极品企业家创造的稀缺性公司(改变世界的)Number one。”
“宁可贵一点也要买最好的公司。十年十倍的公司,即使买贵了一倍,长期复合回报率也只是从25.9%降低到17.5%,仍然是可以接受的优秀成绩。”
一线机构年度策略观点:
吴伟志,中欧瑞博总经理:
2021年A股市场的两种可能:
根据我们中欧瑞博春夏秋冬理论,2019年初是新一轮牛市开始的春天,2020年到了牛市中期的夏天,2021年A股市场的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模型一:“奔向泡沫”,走传统牛市模型,市场未来数月较快形成了牛市一致性预期,阶段性资金入市加速,市场快速升温,估值进入泡沫从夏天奔向秋天;
模型二:“不疾而远”,市场依然保持过往两年“慢”与“分部牛市”的主旋律,较长时期不达成牛市共识,市场继续在总体估值合理区间内走慢牛行情。
我想通过一家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公司来帮助大家理解一下合理与泡沫的差距?特斯拉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家公司,2019年12月31日的收市价是83.67(前复权后),2020年12月31日收市价是705.67,市值达到6689亿美元。特斯拉股价一年时间上涨了743%。虽然对于这一家公司的价值多少?市场上分歧巨大,但在强大的市场共识和趋势面前,合理与泡沫之间的距离不是以你个人的“理性”思考测算决定的,而是市场参与者全体决定的。
究竟坚守内心测算的“合理估值”理性?还是“尊重市场”理性?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永远没有统一的答案。从业二十八年见证了多轮泡沫及泡沫的破灭,我们并非要追求赚泡沫的钱,但我们深知市场有它自身的规律,合理估值往后的利润空间还是很惊人了。
梁辉,相聚资本创始人、总经理:
“疫情还未偃旗息鼓,长期看,更强调“内循环”的作用。因为长期看,中国经济整体实力、份额已经大幅上升,中国与传统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博弈是肯定的。参考过去20年中国GDP贡献分解也可以很清楚,2010年之前,投资、出口是重要驱动力,但2010年后,投资的作用逐年下降,消费作用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现在消费在GDP贡献度占据大头。
而“内循环”核心有两点,第一是供应链安全性,再者是需求侧的改善。”
“对于投资而言,我认为有三点启示:
第一、看好中国消费升级和品牌升级。
第二、看好未来具重大潜力,且在中国具产业链优势的行业。主要投资逻辑是全球市场,典型案例是中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这两个行业中国具有长期竞争力,我们认为这两大行业的表现不会是昙花一现,可能持续时间会很久,以不同方式体现出来。
第三、占据战略制高点,同时中国存在短板的行业。2018年以来,中国处在短板的行业,问题还是很突出的,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如华为就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这与美国卡中国半导体行业政策短板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加强国家安全,很重要一点是在补短板方面,所以进口替代也是重要的方向。
”
张可兴,格雷资产总经理:
“中国资本市场最好的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的资本市场就像15年前的北京房价,潜力巨大。长期看大概率是震荡向上的慢牛行情。
明年A股和港股都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特别是港股我认为机会更大。最重要的是,港股市场正在面临着质变,无论是市场结构还是主要指数都在脱胎换骨,顺应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趋势。预计AH股溢价在2021年将会进一步的收敛,一改今年7月份之后严重跑输A股,也改变了从2019年中期之后,港股严重跑输全球新兴市场指数的这种逆势,风水轮流转,开始加速这种收敛。 港股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价值洼地没有理由不涨。
当然,即使明年我们的预期比较乐观,我们依然认为继续延续过去的结构化牛市,而且这个分化的程度可能超出大家想象。也就是说未来没有漂亮50,只有漂亮5。未来上涨股票的数量可能相比过去更少、更加集中,所以未来是选股的时代,而不是择时的时代,更不是宏观分析的时代。
我认为全面牛市的概率比较小,因为最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还是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克制和理性,房地产作为过去最大的经济增长引擎已经交接给消费科技和医药了,所以未来资本市场还是会更加向美国、香港等成熟股票市场的特点接轨,那就只有是分化、分化、再分化。
结果很可能是---如果没有买对股票,即使牛市来了也和你没关系。”
“2021年我最看好港股的互联网行业赛道。
相对于A股的科技股来说港股里新经济股票的质地更加优秀,同时估值有很大优势。港股里肯定有部分估值过高的股票,当然也有估值合理甚至低估的科技股股票。但是我们看好的中国版“FAANGs”的龙头股票我们依然认为是合理的,长期看依然低估。比如以互联网社交龙头为例,长期看,在游戏、广告等业务保持稳健增长的前提下,金融科技和云计算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同时视频号未来广告收入空间可以与抖音媲美,甚至最终实现反超。而像小程序、视频会议、文档等多个产品未来潜力巨大,很多产品都有创造万亿市值空间的潜力。同时,随着5G时代的来临,还有更多的产品、服务或应用目前我们还无法预知,比如人工智能。长期看该公司很有可能创造每年3000亿-5000亿的利润,市值可达10到20万亿。
政策短期扰动不改中国互联网等新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不畏浮云遮望眼”。投资要想最后的胜利一定是长期主义者,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太在意短期的影响而忽视了卓越企业长期的竞争力。”
童驯,同犇投资总经理:
“长期看好白酒股,调味品、速冻食品等细分赛道也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从十年的时间维度去看,对于白酒板块我们仍十分看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白酒属于典型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快速消费品比耐用消费品行业要好;
2、受益于消费升级,白酒价格带很宽,同时是一种面子消费,具备社交属性;
3、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护城河较宽;
4、行业的研发投入很少,现金流很好,是典型的轻资产的行业;
5、产品没有保质期,越放越升值;
6、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高端酒的占比不到1%,未来高端和次高端潜在的空间仍然较大;
7、高端白酒价量齐升,价格可随居民收入提高而上升;
8、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如酒桌文化、面子文化,本质来看中国文化走多远,中国白酒就能走多远。展望明年,白酒行业可能会迎来分化。比如目前涨幅较多的三线白酒估值过高,未来存在估值回落的风险;相反,高端白酒的估值较为合理,未来潜在空间反倒较大;正在准备上市的一些新股,也值得投资者期待。就啤酒行业而言,长期来看不如白酒行业,因为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而啤酒面临全球竞争,啤酒价量齐升的逻辑相对弱一些。但最近几年由于啤酒行业竞争格局逐步稳定,费用率有所下降,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端啤酒销量较好,阶段性存在较好的利润弹性。除此之外,调味品、速冻食品、休闲食品和乳制品(包括奶酪和奶粉)等食品饮料板块的其他细分赛道都具有较大的空间,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持续受益于行业渗透率的提高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市场给予这些公司较高的估值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增长的持续性较强,永续增长率较高。”
王一平,进化论资产创始人:
“伴随新冠疫情的是全球性货币超发,2020年全球核心资产的估值居高不下。展望2021,我们将继续面临“核心资产估值居高不下”和“天量流动性释放”的状态,那么处理这种状态的方式应是一一对应的。
对于核心资产估值居高不下,解决方法是要加强对成长的确定性研究。通过深度研究去伪存真,分辨哪些公司是短中期的确定性,哪些公司具备长周期的竞争优势与护城河,不能为“预期成长”支付过高溢价。(解决阿尔法问题)
对于天量流动性释放,解决方法是密切关注海外以及国内流动性边际变化。国内流动性控制相对稳健审慎,更重要的变量是美联储的流动性边际变化率(解决市场的贝塔问题)。每一次的FOMC议息会议决议,QE的前瞻指引、资产购买力度的边际变化、通胀目标和就业指标都尤为重要。”
“重点关注的行业:
2021年我们将重点关注互联网新经济、军工、新兴制造、消费、资源、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等行业。”
青骊投资
展望2021年,“求新求变”将成为我们关注的主线:
1、新均衡。从2017-18年后,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改变,市场结构性比较明显,未来我们认为更趋向均衡,青骊投资从三季度就早已关注顺周期的投资机会,所以在四季度的波动当中,青骊抵住了市场的压力,回撤控制在比较好的状态。而顺周期的投资机会包括:一是锂的价格,二是海运运价的机会,三是铜、石油这类大宗商品。我们在周报也提到对流动性的判断比市场更为乐观,对顺周期的持续性和强度也更有信心。
2、新趋势。我们关注行业公司双拐点新趋势的出现,比如新能源车的产业链机会,我们认为会持续超市场预期。
3、新消费。拥抱年轻人,拥抱新消费,关注盲盒消费、互联网售彩、宠物以及其他颠覆性的消费机会。
源乐晟资产管理:
未来的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内,我们希望沿着“上下”的思路去“求索”结构性成长机会。
消费领域的“上下”。(1)消费升级:关注细分领域的品质升级或品牌化过程,包括国货品牌在新一代消费人群中认知升级等,重点关注品牌和品牌运营两条线索;(2)部分品类的线上化:在5G网络普及以及通信芯片成本下降的支持下,包括汽车、家具、家电在内的诸多品类朝着AIoT(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的方向发展是大的产业趋势;(3)运营线上化:在疫情的催化下,线下业态加速导入数字化转型过程,可以关注意识领先落地到位的运营者以及帮助业务转型的信息化方案提供商;(4)渠道触达的下沉:中国市场的多元化和纵深在过去两年电商领域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提醒我们可以从下沉渠道提供商和率先抓住下沉渠道红利的品牌商两个维度在更多领域去映射来自电商的启示。
制造业的“上下”。(1)技术与设备升级: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需求端的升级必然要求制造业在工艺、技术、设备和流程管理等领域进行供给侧升级,国内的设备资本品和工业软件提供商在诸多领域存在着技术突破后的国产替代机会;(2)供给侧效率提升后的成本下降,是一个行业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光伏、锂电池行业在过去充分展示了这一规律,包括这两个行业在内的更多领域将有机会通过强大的制造效率提升,催化需求侧的持续放量,我们可以关注成本领先的龙头和帮助龙头提升制造效率的设备提供商。
科技行业的“上下”。(1)研发升级:中国在诸多科技创新领域将从fast follow的pipeline跟随策略向上升级到faster in class或者best in class的topline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思路一定要相应转变,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2)产品落地:关注研发布局的节奏感,真正优秀的企业,不仅要有远期管线储备,还要有分阶段持续落地的可商业化的具体产品;(3)关键领域的技术向上突破和随之而来的应用场景快速下沉放量,在一些领域因为受制于海外限制性供给政策,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一旦国内企业在这些“卡脖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下游将快速释放压制已久的需求,从而带来爆发式增长。
产业格局演变的“上下”。(1)对于需求相对成熟的行业,我们依然重点关注其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趋势,市场依然对这些领域龙头企业的“123”效应认知不充分,这种效应如果叠加经济复苏在需求端的拉动,或许存在更多差额收益的机会;(2)对于新兴行业,核心关注点则在于依据创新扩散模型,观察和确认该类需求在各类人群中逐步向下渗透的过程和加速阶段,定位增长的爆发点。
总结下来,站在这一时点,我们对2021年的整体投资思路是,市场不存在大的系统性风险,结构性因素均利于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而在持续的估值扩张后,适当降低收益预期,更加坚定地专注于景气向上的行业和结构性分化的主线,适当关注具有经济复苏(如可持续性的涨价)和长期成长空间叠加的领域。
朱亮,丹羿投资投资总监:
结构性行情为主:
在流动性整体宽裕,经济复苏一波三折的情况下,符合长期发展方向,未来空间大的消费科技医药板块仍然是市场的主流。只不过经过两年的上涨,我们的预期收益率要降低。
2021年的机会,我们认为主要来自:
① 景气仍然向上的新能源,特别是估值并不贵的光伏板块
② 消费和医药,短期估值和长期空间匹配度高的公司
③ 过去几年表现不佳的行业或公司,存在逆境反转的机会
丰岭资本: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加速了经济的出清过程。与过往最大的不同是,在本次经济出清过程中,由于巨额的财政补贴,欧美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不仅没有受损,反而还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这意味着,类似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将不会重演。随着相关疫苗的陆续上市,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复苏周期。
从2018年初美国发起贸易战开始,中间经历了各种贸易战升级、以及供应链的限制等等,在这中间我们也的确看到了不少产业链搬迁出中国的行动。但综合下来,这些行为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要远小于预期。这几年中国无论是贸易顺差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都持续维持在高位,并没有见到衰落的迹象。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三个突出的优势:一是有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二是有一个巨大的本土市场;三是实用主义的政策体系。即使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完整的产业结构和巨大的本土市场,中国经济内部循环也能在较长时间内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次疫情,中国的应对更加灵活有效;而许多所谓民主灯塔国家的体制,反而略显僵化。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中,这些优势会使得中国经济和社会更具韧性。
出口及经济数据超预期,在很多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中,已经充分展现出来了,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好下去,市场对此也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反应。部分与之紧密相关的产业,特别是金融业,其实也是显著受益的,但反应明显不足。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的客户们都跨过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并过上了好日子,和他们继续做生意,你还面临多大的风险呢?
星石投资:
投资方向上,聚焦“高资产壁垒公司”2021年,我们更关注高资产壁垒的公司。这类公司有着重资本或厚渠道的核心经营资产。这类核心经营资产的新增供给形成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供给刚性显著。比如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才能形成固定资产的产能,或需要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才能实现的产出效率,或是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资源才能形成网络化的渠道资源。在经济上行阶段,有着高资产壁垒的公司,将充分受益于经济扩张,因为需求改善下,企业盈利将增长强劲,或增长持久性较好。典型行业包括:有色、高端装备、可选消费、线下服务等。
石锋资产:
投资操作:市场上很多人对2021年的资本市场充满了悲观的观点,但是我们认为2021年仍然是一个充满结构性机会的市场,虽然很多优秀的公司的估值都处在了比较高的位置,但是2021年全A市场的业绩增长预计仍然还会在10%以上,因此,业绩确定性增长将会成为2021年投资的核心因素,当然业绩增长的质量会更加重要。我们相信2021年全球资本市场仍然会出现新的主题,但是回顾整个资本市场的历史,有多少曾经以为很大空间的主题最终又都沦为昨日黄花,因此,如何寻找有壁垒的能够形成闭环的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才是我们长期投资应该坚持的方法。此外,2021年的风险还是主要是来自政策端的收缩带来的风险,国内的信用风险传导和美联储的收水都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所以在投资方向上,2021年我们应该更加偏重于消费端,远离投资端。2021年即将掀开神秘的面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才是我们石锋资产作为投资管理人应该始终怀有的心态,去面对新一年的市场。
朴石投资:
A股未来是长期结构性牛市,这是朴石投资的核心观点。2021年A股市场可能会面临均值回归的机会与风险,但在国际疫情还不能完全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当前全球宽松流动性很难逆转,国内也会维持流动性合理宽松。所以,A股市场大概率没有系统性风险。
我们判断2021年A股市场行业普涨的机会可能没有今年多,但是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将表现得更加明显!那么,结构性机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认为要重点关注跟国民经济基本面相关,且受国民经济波动较少的行业,如消费和医药。这两个行业跟我们的需求端和人口基数密切相关,并且也将显著受益于我国居民不断提升的消费品质和持续推进的消费升级。另外,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这类发展快速的战略性新兴板块,我们也会充分关注并实时跟踪。从2012年的行业萌芽到2020年逐渐成熟,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从0增长至当前5%附近。而国务院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2025年销量占比目标定位为20%。假设2020年占比达5%,则未来五年渗透率的复合增速为32%,体现为行业从2012-2020年渗透率0%至5%的萌芽期向渗透率5%到20%的成长期转换。同时,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将进行接下来五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因此,明年产业趋势最强主线来自于十四五”规划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规划释放的政策红利。
我们相信未来中国企业的市值会越来越大。以美国股市为例,在1990年,美国大市值企业占整个美国股市市值的10%,而现在达到了惊人的70%。聚焦中国股市,现在消费、医药、科技类的股票权重在持续提升,传统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强者恒强”,朴石投资非常看好A股市场优质个股的长期空间,也将持续投资优质行业的龙头个股,享受其长期增值的超额收益。
明年乃至中长期,我们仍将聚焦医药、消费两个长青主赛道,精选个股,等待更明确的超预期板块的机会出现。当然,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长期也具有广阔空间;银行、地产这些板块中一些特别优质的股票处于低估状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1.医药行业
创新药
医疗器械
2.消费行业
3.互联网行业
4.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
明达资产:
2021年配置方向:
1、大消费、大健康、大金融、TMT、新能源等板块将继续是我们研究和配置重点;
2、“十四五”规划、“双循环”战略、高阶竞争等基础背景为我们配置这些板块提供了更丰富的逻辑和视角;
3、我们不止是选择配置方向,更重要的是选择公司类型,继续将护城河、现金流等要素作为认识公司的基础,站在更高的、更远的视角去理解公司的竞争力,去发现价值。
知名机构月观点
泰旸资产(1月):
近期多个不利因素(国内外疫情的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冷冬和年末环保限产)延缓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最新披露的1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9,较上月回落0.2个点。景气度的小幅回落与前期旧经济板块的大幅上涨形成落差,资金再度往新经济板块回流,消费数据的持续回暖和医药政策的边际改善强化了资金的回流效应。
11月社零数据环比加快0.7个百分点,烟酒、化妆品、中西药、汽车等多个品类当月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月内医保谈判落地,参谈品种的谈判成功率为73.5%,平均降幅为50.6%,此次谈判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好于去年的谈判结果,政策鼓励医药创新、企业受益医保扶持的逻辑再度被市场认可。
互联网行业受反垄断政策相关信息的影响,经历2020年以来的最大月度波动,但政策核心目标不在于打压互联网巨头,而是希望引导互联网平台全面赋能各行各业实体经济,因此,严格尊重监管政策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将在未来若干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和基础设施。
站在2021年的起点,我们认为,新一年的投资仍是机会和风险并存。中、美、俄、英四国相继批准各自研发的新冠疫苗上市,虽然过去半个月的新冠疫苗接种速度并不理想,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上升,全球尤其是海外经济的修复将会加速。12月底,中欧投资协定的落地降低了全球贸易“去中国化”的风险,在美国新一轮财政政策的刺激下,中国高端制造业将充分受益于海外需求的复苏,并籍此开启新一轮的制造业升级周期,中国高端制造业将加快数字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转型步伐。疫情下,以生物医药、科技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正变得越来越快,未来投资创新企业将会获得更加显著的超额回报。
过去一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使得结构性牛市下的部分行业、个股的估值水平达到历史高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会给2021年的投资带来一定的困扰。但是,投资的本质,是挖掘能带来现金流增值的资产、是找到享受时间复利的生意模式、是赋能那些通过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和经济实惠的产品或服务的早期企业。价值投资并不需要将投资本身限于估值的桎梏,对短期估值高低的看法,更多取决于投资者愿意看多远,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过度关注静态估值,可能会错失伟大的投资机会。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科技创新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扩大内需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点,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将会使我们的投资事半功倍。
相聚资本(1月):
12月市场小幅上行,万得全A涨幅2.8%,但市场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分化,创业板指(+13.3%)显著跑赢上证指数(+1.9%),但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板指的涨幅主要由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等指数权重所贡献,剔除权重后指数表现一般。
中期维度上我们对于市场震荡走势的判断不变,结构性机会及个股α的捕捉将更加重要。
但短期维度看,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会在流动性短期充裕、以及资金流入股市预期的催化下出现阶段性的回暖。
需要注意的风险主要来自海外疫情是否出现恶化,目前变异病毒已经在多个国家被检测到,疫苗是否会失效目前尚未证实,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倾向于事后应对而非提前规避,未来将密切关注海外新增确诊人数、以及信用利差等流动性指标,必要时将采用衍生品工具等进行对冲。
格雷资产(1月):
2021年我们依旧最看好港股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港股的互联网行业赛道。
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20%的企业获得行业80%的利润和收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商业二八原则。但互联网行业则是一九定律,而且是1%的企业获得行业99%的收入和利润。不仅如此,一旦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互联网的受众并不限定于某一地区,而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所以变现能力超级巨大。
互联网公司这种超级强大的护城河体现在消费者认可度和用户黏性上,一旦形成越多人用就会越好用,越好用就有更多的人用这样的正向反馈效应,那么几乎就是坚不可摧了,比如微信。所有商业竞争格局中,一旦形成近似垄断的基础用户,大概率能持续的赚越来越多的钱,变现场景不断增多,而且每个变现场景每年的付费用户和付费金额都有不错的增幅,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增长都是看不到天花板的。
国家这次反垄断检查,从出台背景到内容,针对性都很强,对格雷重仓股互联网社交龙头影响都有限,短期调整属于被错杀,我们不仅不应该恐惧,反而是我们很好的加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