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揽储较往年“淡定”:银行缺“长钱”问题仍凸显
“每到年底,银行都会推出一些收益较高的存款产品或理财产品,本以为‘薅羊毛’的时候又到了。”储户小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他到某银行网点计划选购一款理财产品,却被客户经理告知,年底存款利息并无太大变化,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是一路走低。
与往年年末热热闹闹的“揽储大战”相比,今年似乎动静不大。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银行的高息存款产品已经变少,存款产品利率普遍低于4%。
“近期监管部门对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等产品进行规范,导致今年末银行揽储‘招数’变少,‘底牌’不多。”一位银行业人士坦言。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称,大型银行相对较好,中小银行特别是小型银行揽储压力仍然较大。原因可能是金融管理部门强化了对结构性存款等高息揽储的监管,中小银行高息揽储的空间缩小,而大型银行本身具有吸储优势,在中小银行无法通过高息大规模揽储的情况下,存款会更多地流向大型银行。
业内专家预计,在金融脱媒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负债端承压可能是长期趋势,缺乏长期稳定负债成为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一大挑战,中小银行压力尤甚。
“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及金融领域的亮点不难看出,2021年银行经营依然将在‘促让利’与‘防风险’中取得平衡,这将给银行在资产负债摆布、流动性管理、定价管理等方面带来新的要求。”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
临近年末,市场对资金的需求量有所提升。
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央行分别于12月21日、22日开展了1100亿元、1300亿元逆回购操作,分别实现净投放900亿元、1200亿元,两日累计净投放2100亿元。
除了投放金额增加之外,央行在时隔3个月后重启14天期逆回购。同时,在7天期与14天期逆回购期限结构配比上,也以后者为主。具体来看,12月21日,央行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及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12月22日,央行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及1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
“从近期特别是近两日R007和DR007的指标来看,都处于今年下半年相对较低的位置,说明年末整体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这与近期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来熨平11月底出现的债市违约引发的短期流动性紧张等因素有关。”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释放了确保跨年资金面稳定的政策意图。”王一峰认为,按照过往经验,央行一般选择在春节前夕开展14天逆回购,甚至会推出一系列针对春节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本次选择年底开展14天期逆回购,与当前流动性环境密切相关。
王一峰进一步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结构性存款“压量控价”,核心存款承接力度不足,银行明显加大同业存单的发行力度,造成整个银行负债体系稳定性下降,表现为“不缺短钱,缺长钱”。另外,11月份信用违约事件发生后,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大行对广义基金资金融出的态度偏审慎。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资金面脆弱性有所增强。
高息存款产品难觅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后了解到,虽值年末,各大银行揽储热情不及往年。国有大行利率为4%以上的存款产品几乎难觅踪影,多家银行均表示,目前存款的最高利率只有3.85%,部分中小银行的利率更高一些,某些5年期的存款产品利率可达到4.2%。
“目前有一款10万元起存的定期存款产品,3年期,利率是3.85%。”某国有大行金融街支行客户经理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从理财产品的发行来看,“量价齐跌”的趋势也没有改变。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从12月12日至12月18日的一周内,247家银行共发行了1532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增加5家,产品发行量减少21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9%,较上期减少0.03个百分点。
对于今年“揽储大战”偃旗息鼓的原因,融360大数据分析师胡小凤分析称,各大银行提高揽储竞争力的方法无非是加息,受疫情影响,监管要求银行把控利率,压降负债端成本,让利实体经济,再加上结构性存款规模和成本还在压缩,靠档计息产品被叫停,互联网存款产品正处于风口浪尖,所以动作不大。
“今年银行揽储的压力有所减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和货币政策逆周期操作有关,表现为整个信贷投放、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反弹,M2增速和社融增速都改变了低位增长局面;另一方面,今年在理财新规之下,刚性兑付风险不断被打破,居民由此前购买理财产品转为购买储蓄存款,资金以储蓄存款的方式重新回流银行体系。”李佩珈表示。
银行稳存增存压力仍较大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于存款来源稳定的大型银行,中小银行仍面临较大的揽储压力。
“今年严格控制结构性存款之后,中小银行面对流动性紧张的问题,更依赖同业存单,12月份以来同业存单净融资额为负,也加剧了中小银行的负债压力。”娄飞鹏表示。
展望明年,业内人士认为,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背景下,明年信用体系增长有望边际收敛,加之监管对于非标融资管控的趋严,银行体系资产增速的放缓将弱化信用派生能力,2021年银行业稳存增存压力不小。
“今年底的债市违约风险导致信用体系重构,明年债券市场的融资压力会进一步显现,银行通过同业融资的风险上升,主要表现为同业存单发行面临‘量缩价升’的压力,使得银行通过同业负债的方式吸收存款面临新的压力。此外,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可能使居民资产配置、财富配置的行为更倾向于股市等高收益市场,带来储蓄存款长期面临增长乏力的局面。”李佩珈直言。
基于此,专家建议,明年银行在存款结构优化方面亟待发力,在进一步加大对高质量核心存款考核权重的同时,需要积极顺应监管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靠档计息、互联网存款等各类创新高成本负债的管控力度,着力稳定负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