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积极拥抱财富管理新时代,倾力打造智慧助老服务体系
“变革”是近年来财富管理行业的标签,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到来,叠加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等,使得财富管理行业发生了新的改变。
一方面,受前期资管新规和一系列去金融杠杆政策的出台,金融泡沫正逐步减少,旧有的生产和投资模式被新的模式与机会所取代;另一方面,疫情冲击导致居民财富缩水,收益稳定、安全可靠的产品成为不少居民的首选;同时,疫情也显著增加了家庭线上投资的意愿,这对财富管理机构的线上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上述种种变化,不少金融机构正“厉兵秣马”以抢占先机。其中,就有上海银行的身影。在财富管理这个众多选手云集的赛道上,上海银行依托本土优势,跑出了一条独特之路。
上海银行副行长施红敏介绍称,养老金融服务是上海银行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所在,一直以来,上海银行就将为养老客户提供美好生活作为养老金融业务的奋斗目标,重点围绕整合与构建多方位的养老服务平台、完善与创新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为养老客户提供全面、周到、适宜的金融服务。
从当前来看,这一选择颇具前瞻性,由“数字鸿沟”引发的老年人生活问题正备受关注。对此,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还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其中特别指出,要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包括完善金融科技标准规则体系,推动金融机构简化注册、绑卡等流程,开发适老手机银行APP等。
财富管理迈入新时代
所谓财富管理,其本质在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通俗来讲即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实现综合(财富保值增值与传承)或个性的财务需求(比如教育、养老等)。
近年来,随着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觉醒,财富管理行业百花齐放,银行、保险、信托、券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纷纷参与其中。
不过,在去杠杆、破刚兑、去通道、破除多层嵌套的影响下,财富管理行业正发生巨大变革。资管新规的出台使得金融泡沫逐步减少,传统的投资模式发生改变,实体经济的估值趋向真实标准,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玩家”重回同一平台下竞争。
在此背景下,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在于,财富管理迈入了新时代。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上海银行对此有着深刻感受。施红敏表示,这一新时代的到来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不无关系,且这是必然结果。
在施红敏看来,和以往相比,新时代主要有三方面的不同,首先是从资金流向看,之前高净值客户的资金绝大部分由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承担,而如今,居民资金大部分流向了银行。
其次是从银行客户的财富管理行为变化来看,主要体现为“一升一降”。一升,就是重视财富管理的客群规模越来越大,广大客户的理财意识普遍提升;一降,就是客户对理财的认识不断回归理性,过去盲目追高的非理性冲动明显下降,对理财风险与回报的关系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再者是从银行来看,更加重视自身渠道建设,健全责任体系和信息披露体系,使银行渠道成为客户财富管理可以信赖的渠道。施红敏称,“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不再把自己简单的定义成是一个销售渠道,更多的则是向客户体现自身的专业性。”
基于上述变化,上海银行在前年就在内部提出了一个口号——“重塑财富管理业务”。施红敏表示,“在我们意识到新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就更注重打造银行的专业性,比如和更多的优秀机构合作,为不同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提前做好准备。”
作为头部公募基金的管理人,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也提及,财富管理行业迈向了新阶段。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这一方面体现在客户规模由几十万发展到几亿的量级增长;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机构管理资金体量的扩大,这就需要基金公司建设一个工厂化、团队化、集团化、流程化的投资体系,只有这样的投资体系,才能大规模的资金变动。
深耕养老金融服务
处于财富管理新时代下,如何进行差异化发展,构建一个特色鲜明、主动创新的财富管理市场,是业界探讨的焦点话题。
对于上海银行而言,这一答案并不难找。施红敏称,该行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客户,上海银行的主要客户是中老年人群,而他们对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这有利于银行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服务机制。换言之,养老金融服务即是上海银行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事实上,这一优势由来已久。自1998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养老金代发银行以来,上海银行一直致力为老年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综合服务,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老金融体系,目前,该行承担了上海近三分之一的养老金客户服务工作。
即便是进入数字化金融时代,为了让老年人能放心、轻松地体验前沿的移动金融服务,上海银行秉持“把简单回归客户,把复杂留给银行”的理念,借助金融科技,在渠道、服务方面进一步升级优化,推出了一系列简单好用的适老e产品,协助养老客户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
比如,在网点,上海银行全新升级了ITM机(智能柜员机),柜员可以为客户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指导,大大缩短了老年客户存款单笔交易时间,服务也更加亲切贴心。此外,开卡、发盾、理财、密码等复杂业务办理速度也较之前提升50%以上,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为了让手机银行更加“安全、简单、好用”,上海银行结合老年客户的需求,对养老客户专属“手机银行美好生活版”进行升级,增加了“刷脸登陆”、“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手段,并进一步丰富金融功能,包括在线网点预约、一键客服拨打、精选理财推荐、线上财富管理等智能特色服务,让手机银行更贴近老年客户需求。
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已经在财富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线上交易已经实现了更大范围的覆盖,弥补了银行物理渠道的短板。
除了硬件上的完善外,在“软件”上,上海银行也提供了细致贴心的服务。施红敏称,和其他客群相比,中老年客户需要银行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投资者教育,为此,该行专门分配了很多客户经理服务用户。“尽管成本相对较高,但上海银行仍然愿意做这件事,让客户感受到银行的温度。”他说道。
“牵手”同业合作共赢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在财富管理领域同样适用。在发力打造自身优势的同时,不少金融机构通常也会选择与其他同业机构进行合作。施红敏表示,财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机构之间有各自的专业分工,只有彼此深度协作、无缝衔接,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以银行和公募基金公司为例,代销与托管是两者最传统的联系,而在大资管时代,两者合作的边界也在不断突破。窦玉明称,在财富管理环节,基金公司可谓是制造商,银行是渠道,同时也承担着投顾的角色。“两方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为客户服务的财富管理产业链。”
在施红敏看来,银行主要承担着两方面的责任,一是细分客户群,充分把握客户需求,比如,上海银行服务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养老客群,对他们的理财需求就要充分体现稳健的特征;二是精心挑选机构和产品,形成有特色、有针对性完整的产品货架,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选到合适的产品。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流程的合规性,比如要完整、准确披露信息,帮助客户充分了解产品特性,自主决策,确保做到适当性销售。”施红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