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李礼辉:资本市场撬动银行业大变革

2021-12-28 09:55 浏览:802

  □

  

  “谁舍得把过去丢在风里?谁舍得把未来留在雨里?”这是2014年李礼辉卸下其中国银行行长职务时分享的小诗。

  20世纪90年代,沪深交易所开业正式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帷幕。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也正在经历一轮轰轰烈烈的市场化改革,试图破解国企和银行经营“软约束”,实现金融健康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不仅为全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投资平台,更为银行业引入了现代化的机制。”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现代化的机制、市场的监督和透明度的约束成为撬动银行业内在变革的一个重要杠杆。在李礼辉自2004年起护航中国银行的十年,中国银行历经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在上海和香港两地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展望未来,李礼辉认为,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即出现一个覆盖标的更广的数字资产交易市场。

  上市风雨路

  在西单闹市区长安街边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里,中国证券报记者见到了李礼辉,交流也从所在的中国银行开始。

  将时间拉回到14年前,2006年5月11日,中国银行IPO国际路演在香港香格里拉大酒店启动,预计集资净额680.71亿港元。随后,中行管理层团队分赴亚洲、欧洲和美洲等主要金融中心开始国际路演。招股取得成功,实际集资754.27亿港元,公开发售获得76倍认购。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就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后的一个多月,中行顺利完成A股询价发行工作。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由此,中行成为国内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且其上市没有分拆任何资产,而是采取了整体上市方式,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试点创造了一个成功范例。

  这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中行人的努力和心血。

  李礼辉回忆道:“2004年,我们开始准备上市的时候,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都比较高,远超10%。因此,国际上有些权威评级机构表示不认可,他们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可能带来的损失超过资本金的数额。”

  不过,李礼辉及其他中行人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绊倒。“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是把不良资产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以后,不良贷款比例降到5%以下。但这只是第一步,还要让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相信,剥离以后银行能够保证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并且避免过去行政化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一些问题。”(下转A02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