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1.25变1”

2021-07-16 10:00 浏览:782

  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人民银行、外汇局近日决定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

  这是自今年3月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后,时隔仅9个月再次调整。这次参数调降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并不涉及企业。

  调节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有哪些依据?2017年,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可根据宏观经济热度、国际收支状况和宏观金融调控需要对跨境融资杠杆率、风险转换因子、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进行调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分析,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整,主要影响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行为,如果上调这个参数,意味着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敞口空间提升,相应地将增加我国整体外债规模,反之亦然。因此,参数的调节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宏观经济、企业融资需求和外债风险敞口。

  今年3月份,为强化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人民银行、外汇局曾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外汇局副局长宣昌能当时表示,参数调整后,企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由原来的净资产的2倍提高到2.5倍,向境外融资的空间较之前扩大了25%。

  “彼时该参数上调,有利于境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随着我国及时抑制住疫情蔓延,管理层采取政策“组合拳”,有力地支持国内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周茂华表示,数据显示,下半年以来,国内企业生产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需求端也在加快恢复中,经济稳步恢复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恢复步伐逐月加快,相应地政策也需要做出微调,更加重视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在温彬看来,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此时下调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将有助于金融机构合理安排外币的资产负债管理,做好汇率风险敞口的管理。人民银行方面也提出,这将帮助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通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调整,及时向市场释放信号,引导市场合理预期,有助于促进外汇收支平衡。同时,由于这个措施主要是针对银行,约束银行对外举债,对内发放外汇贷款的能力,故对企业应该没有直接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