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多管齐下增强外贸回稳向好可持续性

2021-02-21 17:45 浏览:499

  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可持续性,应继续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一步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试点,鼓励中西部、东北等地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等。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能够成功签署,表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仍是大势所趋。该协定扩大我国自贸“朋友圈”,进一步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拓展外贸发展空间

  中国证券报:“十四五”时期,国际贸易格局将深度调整,我国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管涛: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具体到贸易领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也在明显增加。因此,清醒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至关重要。

  我国在外贸领域的发展机遇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门类齐全、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等多重优势是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和竞争的坚实基础。二是“十四五”时期,通过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三是通过坚持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将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四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将促进我国扩大对外双向贸易和投资。五是通过健全反垄断审查等制度,完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建立出口管制合规体系,丰富贸易救济等政策工具,将增强我国在扩大开放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六是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二十国集团等发挥国际经济合作功能,健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推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将拓展我国外贸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在外贸领域也面临较大挑战。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债务负担上升导致的世界经济停滞,可能加剧全球经贸摩擦,促使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二是疫情暴发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面临一些非经济因素冲击。这次疫情进一步暴露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疫情过后可能会有更多国家开始出于经济安全考虑,构建自主产业链供应链,这将增加贸易成本、阻碍贸易增长。三是战后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难以适应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有走向碎片化的风险。某些发达国家可能利用其主导权、影响力,改变国际经贸规则,遏制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证券报:近期外贸回稳向好的可持续性将面临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应对?

  管涛: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出口部门表现超乎预期,而9月份之前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则持续低于荣枯线。二者的背离反映了本轮出口复苏的不平衡、不充分,但总体形势趋于好转。未来影响我国外贸回稳向好态势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外疫情二次传播的影响。随着冬季到来,全球疫情蔓延态势令人担忧,多个国家已经出台新的封锁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今年全球经济预期略有上调,但警告称,全球经济复苏将是“漫长、坎坷而不确定的”。二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以及产业转移影响。随着海外供应链逐步恢复,前期转移到国内的产品订单可能出现回流。三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受阻。最近,国际运费暴涨,“一柜难求”是典型表现。四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出口企业财务状况和国际竞争力。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可持续性,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继续落实落细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控制本土疫情传播风险和境外输入风险,根据各地疫情形势,灵活调整疫情防控力度,保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畅通。二是坚持三次产业均衡发展,推动国内产业升级,进一步按照“放管服”要求改善国内营商环境,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的优势,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巩固和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动外贸发展方式从过去以价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率和非价格竞争力。四是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增强抗汇率波动风险能力。五是加快试点促进新业态发展,进一步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试点,鼓励中西部、东北等地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六是深入推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体系,进一步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七是坚持内外销两条腿走路,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八是保持外贸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为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减负增效。

  RCEP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证券报:日前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十四五”时期的外贸带来哪些利好?

  管涛: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RCEP能够成功签署,表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仍是大势所趋,是我国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该协定会在多个方面利好我国外贸发展。一是扩大了我国自贸“朋友圈”,提升了自贸区网络“含金量”。RCEP正式签署后,我国对外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将达到19个,自由贸易伙伴将达到26个。通过RCEP,中国和日本首次建立了自贸关系,也是我国首次与世界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并为中日韩自贸协定打下基础。二是促进区域内贸易往来。近年来中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与其他14个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升至32%,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RCEP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也显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贸协定。这有助于扩大国内企业出口市场,同时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未来新成员国加入后,会进一步释放RCEP的贸易创造效应。三是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RCEP是在东盟现有的“10+1”自贸协定以及其他成员国之间已有的多对自贸伙伴关系基础上,对区域内的经贸规则进行整合、拓展,避免了由于各个协定规则不同而出现的不确定性,极大便利了企业的贸易投资活动。此外,RCEP使成员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为企业参与竞争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证券报:相较东部沿海优势,中西部城市如何借力“一带一路”倡议等,不断释放外贸潜力?

  管涛: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外贸发展十分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限制,外贸发展长期滞后。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由于毗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得益于“中欧班列”等贸易促进措施,中西部地区外贸取得较快发展,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2013年至2019年期间,中西部地区外贸总额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从13.1%提升至17.1%,但外贸占比水平依然较低。

  为进一步释放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潜力,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畅通国际物流供应链。提高中欧班列运输保障能力,优化中欧班列的线路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国际物流枢纽作用。实施通关便利措施,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二是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依托中欧班列的国际物流枢纽作用,促进中西部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提高外贸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是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但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具备完整产业链的规模企业集聚区相对缺乏。未来要继续推动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同时注重加强政策引导,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四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取得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成果,但由于受开放理念、制度约束等多种因素限制,中西部部分地区的营商环境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行政效率较低、审批事项较多、服务水平较弱等方面。未来需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弥补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短板。

  加快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发展

  中国证券报: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跨境电商,提高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管涛: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跨境运输网络日益完善,跨境电商成为促进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RCEP第十二章专门就“电子商务”详细列出了具体条款,是首次在亚太区域内达成的范围全面、水平较高的诸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据海关统计,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持续走高,2019年达到1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虽然跨境电商规模增长很快,但占比仍然很小,因此对外贸企业转型的实际带动效果较为有限。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跨境电商,推进外贸稳定增长,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范围,加强推动不同综合试验区错位互补、联动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研究筹建跨境电商行业联盟。二是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链条,但跨境物流方面仍然存在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加快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发展,需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创建跨境物流服务平台,优化跨境物流资源配置,依托先进技术实现智慧物流管理。三是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新业态,发展初期会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完善配套监管政策,引导产业规范发展,注意加强对跨境网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中国证券报:下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

  管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在进口方面,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先进技术、关键装备相对短缺,居民需求升级但优质产品供给不足,对战略性资源进口依存度较高等。在出口方面,我国传统产业仍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高新技术产业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整体上,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率虽然有明显提高(2005年至2016年期间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增幅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但绝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优化进口商品结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及零部件进口,支持重点行业发展。二是围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增加国内紧缺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进口。三是围绕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支持战略性资源进口,完善进口多元化布局,保证重要资源充足、稳定、可持续供应。四是有力发挥降低关税、进口贴息等政策对进口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五是推进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扩大服务贸易进口。

  优化出口结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继续适度发展传统产业,加强高新技术运用,推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等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积极推动电力、轨道交通、通信设备、船舶及海洋工程、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装备类大型成套设备开拓国际市场。四是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特色发展水平,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