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型银行们如何看经济、结构、政策?
贷款投向的规模和方向。1、信贷投放情况:3月份修复,对公是主要支撑;整体看行业1季度信贷需求不弱,2月份有冲击,3月以来信贷需求恢复较快。对公贷款中,基建方面保持较快。零售信贷在1季度仍有冲击:按揭贷款修复较快,信用卡、消费贷以及小微贷款较弱。2、银行的未来信贷投向将继续发力新基建、传统基建;同时加大对医疗卫生、先进制造业等行业的信贷投放以抓住新经济布局的机会。
银行如何理解相关政策。1、银行业的让利。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是确定的,贷款利率确定是下行的。但净息差下行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大行预计全年息差下降10bp。2、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2020年预计大行上半年净投放规模在4000亿左右。3、房地产政策:保持定力。多家大行均表示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限额管理不变,地产开发名单制、以支持刚需为主。
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策略。1、资产端:提高贷款和债券投资的占比。信贷资产:抓住新基建和消费升级机会,注重久期管理。债券投资,以地方债为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节奏影响配置思路。2、负债端:成本相对刚性,夯实客户基础是核心。存款方面,加大对结算性存款、低成本存款的吸收,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市场化主动负债的力度。3、银行业未来经营方向:零售信贷仍是重要方向;加大发展和资本市场业务相关的中间业务;加快数字化生态圈是转型力度。
银行如何看经济和资产质量。1、当前资产质量总体可控。由于行业资产质量有滞后性,预计下半年行业不良缓慢上升。绝大多数认为全年资产质量是可控的。2、银行对经济判断有分歧,但多数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短期有不确定性,但长期看对中国经济稳健增长仍有信心。
投资建议:看好银行稳健收益。目前,市场对银行股过度悲观有两点:一是对经济的极度悲观,目前估值隐含的银行不良率10%-11%;二是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幅度。我们预计经济大概率是缓慢下行,不会失速;银行的净息差是缓慢下行,利润增速相对稳健。市场悲观预期逐渐修复,会给银行股带来稳健收益。推荐优质银行股: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和常熟银行。
一、信贷投放情况:3月份修复,对公是主要支撑
行业1季度信贷需求不弱:2月份有冲击,3月以来信贷需求恢复旺盛,整体看行业1季度信贷需求不弱,对公是主要支撑。
规模方面,行业整体新增信贷投放比去年同期高。我们从银行业信贷收支表数据可知,受冲击最大的2月份仍实现信贷新增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1350亿;随着3月复工复产,预计1季度新增信贷规模不会弱于去年同期,不少银行新增信贷较去年同期是多增的。银监会公布一季度银行业各项贷款新增近7万亿元,同比多增1.18万亿元。
从客户结构看,公司类信贷是主要支撑,对应的行业以公共设施、交运、商务服务等基建领域为主:以一大行为例,1季度新增对公贷款占比新增总贷款在80%左右,基建领域信贷投放占比在50%左右。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增长也不弱,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有所增长。一些受到疫情冲击的行业投放则有显著放缓,如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文体娱乐行业等,不过这类企业在银行业整体的信贷占比比较低,不到1个点。零售信贷在1季度仍有冲击,但各类产品影响程度不同:按揭贷款修复较快,尤其是年前项目储备充分的银行,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信用卡、消费贷以及小微贷款规模在1季度则是有所下滑——主要由于部分消费需求不可逆以及中小微企业因经营压力所致、信贷需求减弱。中小企业贷款在3月中小旬恢复明显,预计与复工有关,持续性还需要观察。
从信贷投放期限来看,短期贷款为主,预计与企业复工复产短期资金需求增加有关,也与央行3000亿专项再贷款支持匹配。随着后续基建发力,制造业信贷需求持续恢复,预计中长期信贷占比将有所提升。
映射到各家银行主体:对公基建项目储备丰厚的银行在1季度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零售端按揭占比较高的银行受到的冲击也会相对较小。
未来看,行业信贷投向将继续发力新基建、传统基建;同时加大对医疗卫生、先进制造业等行业的信贷投放以抓住新经济布局的机会。国际影响冲击有不确定性,海外疫情恶化影响我国出口加工企业经营,作为产业链一环的传导加剧了影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海外疫情在2季度没能好转,对中国经济和银行业经营都有会影响;基于国内外复杂的形式,银行业今年的信贷投向将发生较大的改变:新基建成为重点投放产业,但由于总体空间有限,传统基建将是重要支撑。
二、银行角度看经济与资产质量:当前可控,预计下半年缓慢上升;长期对经济有信心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不确定性,但长期看对中国经济稳健增长仍有信心:国内疫情冲击消费,叠加海外疫情对出口影响,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中长期看对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仍有信心。
经济的冲击映射到行业的资产质量情况:当前资产质量总体可控,由于行业资产质量有滞后性,预计下半年行业不良缓慢上升。行业维度看,上半年资产质量压力主要来自个人贷款。1、对公端,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受疫情直接冲击,但贷款余额很低,下行压力可控。交通运输行业客户基本是龙头客户,资产质量压力比较小。制造业、建筑业、地产业随着企业复工疫情会逐渐缓解。2、零售端,信用卡、消费贷以及小微企业经营贷逾期率在2月份有所上升,3月份开始有环比下降的趋势,预计全年逾期率略有上升态势,总体会保持稳定。3、银行也提示资产质量具有滞后性,未来还是需要观察经济;除非经济压力很大,总体会保持平稳。
三、银行对后续相关政策的判断
3.1 银行业的让利:幅度是有限的
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是确定的,贷款利率确定是下行的。但净息差下行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大行预计全年息差下降10bp。1、资产端收益率下行:新增信贷+存量信贷切换LPR+资金市场业务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LPR传导下新投放信贷利率下行;银行业推动存量贷款转化为LPR,也面临着客户的重新议价,根据客户议价能力强弱,贷款利率有不同幅度的下行。另外资金市场业务方面,政策取向是流动性合理充裕,预期市场利率总体是波动下行的态势。2、负债端:预计负债成本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与资产端相比,还是相对刚性的。存款调结构,控制高息存款占比,保证零售和结算性存款占比;在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存款基准利率有适度调整的可能。另外主动负债利率总体也是随资金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
央行对银行政策是“既要又要”(我们的理解):1、央行一方面希望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减缓经济压力。“把更多金融资源转向小微企业,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适当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向实体经济让利,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2、另一方面,央行又要保持银行利润的稳定,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前提是资本不能有太大压力:央行在4季度货政专栏专门指出,“商业银行利润约17%用于缴纳所得税,23%用于普通股股利分配,剩余的60%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需要有资本金,化解风险也要有资本金,而目前的情况是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最终博弈的结果:银行业净息差有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幅度会比较缓慢。
3.2 政策要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2020年大行发挥“头雁”作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预计上半年净投放规模在4000亿左右。2019年12月国常会提出2020年目标,5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20%,目标低于19年30%的增速要求;而随着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2月国常会新提出大行上半年小微信贷同比增速不低于30%,结合银监会、五大行半年报披露的数据,预计2020年上半年五大行普惠小微信贷净增规模在4000亿左右。另政策性银行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
2019年大行小微资产质量良好:几家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基本低于对公整体不良率,部分银行实现不良率下降甚至不良双降。
3.3 房地产政策:保持定力,未来相机抉择
地产政策保持定力,在融资政策方面,多家大行均表示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1、限额管理不变,贷款增量计划中采取总量控制,地产开发和按揭总量控制。2、地产开发名单制,根据开发商的情况,包括区域的财力、客群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分类调控。3、以支持刚需为主,重点支持首套房的政策,改善二手房政策;重点支持普通住宅开发建设,重点支持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的刚需区。
地产政策托而不举,未来看经济情况相机抉择(我们的理解):能感受到房地产政策的定力更强,通过跟踪地产的融资政策,能明显感觉到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中央明确防止住房不炒,但地方政府在试探性的放松,因此地方一些金融机构感到涉房贷款的监管有所放松,但不能松的过快。因此最后房地产市场可能是一个托而不举的状态,房地产不刺激但是会托底,具体还要看未来经济形式。
四、银行的资负配置策略及经营转型
4.1 资负配置策略
4.1.1 资产端:提高贷款和债券投资的占比
信贷资产:抓住新基建和消费升级机会,注重久期管理。1、在5G数据、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在线消费等领域,寻找新的业务机会。2、抓住疫情后消费反弹的机会,保持按揭稳定增长。3、期限结构上加大对中长期融资和项目贷款的投放,拉长久期,提前锁定收益。
债券投资:1、以地方债为主。对地方债的配置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银行经营而言是收益率相对较高且风险相对可控的较好的资产,地方债一般比同期限国债高20-40bp左右。2、配置策略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节奏仍然会是影响债市走势的最重要因素,今年宽松基调不变,全年定向降准仍有空间,后续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有下调可能。
4.1.2 负债端:成本相对刚性,夯实客户基础是核心
存款:加大对结算性存款、低成本存款的吸收,优化产品结构,限制对长久期,高上浮的产品的吸取力度;主要通过场景建设,以客户全量金融资产为抓手,提高客户资金的沉淀。
主动负债:优化负债结构,加大市场化主动负债的力度。从市场的情况来看,逐步建立大负债的管理机制,在稳定核心存款组织能力的同时,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加大主动负债的力度,优化负债结构。
4.2 银行业的经营转型
零售信贷仍是重要方向: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转向内需主导,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发凸显,消费等零售信贷的长期前景更加广阔。
加大发展和资本市场业务相关的中间业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中国资产也受到国际人士的肯定和评价,预计人民币资产会成为国外投资者的投资方向。
加快数字化生态圈是转型力度:短期来看,疫情不仅对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造成较大冲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个人客户的中长期消费形态,并部分的改变银行与客户的交互方式,无接触服务将成为客户服务方式改变的主要方向。通过重点场景生态建设,持续打造数字化场景应用,加快产品和服务标准化的嵌出,实现金融与消费的无缝对接,摆脱金融仅仅作为工具的属性,零售端渗透入客户的衣食住行;对公端通过产业链重塑专业化服务体系。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海外疫情冲击超预期。
中泰银行团队
戴志锋 CFA 中泰金融组负责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获2018-2019年新财富银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二名、2018年水晶球银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公募)、2018年保险资管最受欢迎银行分析师第一名。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通证券和东吴证券等,连续五年入围新财富银行业最佳分析师。中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邓美君 银行业分析师,南开大学本科、上海交通大学硕士,2017年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
贾靖 银行业研究助理,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硕士,2018年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