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深耕智能制造 积极对外赋能

2020-12-31 10:27 浏览:478

  □

  

  在第22届上市公司金牛奖颁奖典礼上,盈趣科技获得2019年度金牛最具投资价值奖,盈趣科技董事长林松华获得2019年度金牛企业领袖奖。林松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盈趣科技早在2007年便布局开发UMS联合管理系统,对工业4.0、智能制造都有领先的理解和应用实践,这也是公司长期获得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客户信任的重要竞争力体现。

  盈趣科技2018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以自主创新的UDM模式(也称为ODM智能制造模式)为基础,形成了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智能制造体系,为客户提供智能控制部件、创新消费电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重视“智能制造”

  中国证券报:公司的UDM模式如何满足5G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制造需求?

  林松华:公司2007年布局开发了UMS联合管理系统,在长期服务国际知名企业客户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自主创新的“UMS系统+ODM智能制造体系”的UDM业务模式。

  UDM模式下,在产品研发环节,公司协同客户完善了电子电路设计、结构设计、软件设计、外观设计、可生产性设计等多方面的研发分工;在采购环节,UMS将下达给供应商的订单同步至UMS供应商协同平台;在生产环节,公司向客户开放实时的生产数据及质量检测数据,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大幅增加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可追溯性与客户体验感;在售后环节,客户可通过产品身份认证信息,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产品质量。

  除UMS联合管理系统外,我们还开发了ITTS测试系统与数据采集系统,再加上工业测试机器人,形成了一个工业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验证,2015年我们把这套解决方案独立出来,在服务自身智能制造的同时,也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以上述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中国证券报:企业客户对智能制造的意愿是怎样的?

  林松华:我国中小企业和企业家是很愿意在这方面去投入的,甚至有时候还比较激进,我们反而会劝他们按部就班,注重投入产出比。实际上,跟我们合作的一些企业已经在智能制造过程中获得了收益。

  我们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主要聚焦电子、光伏、卫浴及塑胶四个行业,在快速光衰处理设备、智能物流AGV及UMS联合管理系统等产品的拓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智能家居更关注系统稳定性

  中国证券报:物联网消费电子近年来竞争激烈,尤其是苹果、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公司纷纷布局物联网产品。跟他们相比,公司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林松华: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很多企业都会洞察到这个商机,一定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去做。在民用物联网领域,我们有两块业务,一是汽车电子,二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领域其实是很庞大的,产品品类也非常多,要想做好,是很有挑战性的。我们庆幸盈趣科技很早就布局了智能家居这一块业务,所以我们能做到“人性化、真智能”。

  在我看来,市面上很多智能家居产品都是“小智能、伪智能”,或者叫“体验智能”,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智能。我认为,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因为在一个智能家居场景,比如我家,有将近400个智能终端,每天即便有一个出现不良,也会影响我的使用体验,这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要关注智能家居系统稳定性。我们是基于过去在工业互联网系统上的经验来投入到民用物联网产品上,经过长时间不断的压力测试,我很自信我们的系统稳定性。

  另外,我们跟很多公司的定位不同,盈趣科技对智能家居的定位是打造“买得起的奢侈”。我们希望面向相对高端的市场,因此对整个产品线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证券报:你认为的“真智能”是怎样的,是否已经实现?

  林松华:比如像我家,我开车回家,在车离家大概还有40多米的时候,家里的车库门感应到我要回家,就会把门打开。门打开的同时,灯也会打开,电梯也相应落到负一层等我。这个场景,完全不用你做任何动作,是已经实现的“真智能”。

  C2M激发创造力

  中国证券报:怎么看待C2M模式?

  林松华:消费者直连制造商和生产商这个模式,能把过程中一些环节砍掉,节省了很多成本,能够让消费者用比较低的成本买到较高质量的产品。同时,这也能让消费者深度参与到产品设计制造的过程,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出整个制造过程的创造力。对于制造企业,把消费者的创造力融入进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能迫使自己提升管理水平、制造能力、质量管控等。我认为未来C2M的市场还是非常广阔的。

  盈趣科技过去一直是ToB,做工业互联网的市场,但我们也希望成为民用物联网领域的领导者,就是ToC,也会应用一些C2M模式来制造产品。我们开发了全球第一款物联网打印机,同时也跟京东等合作,开发创新消费电子产品。去年以来,我们开发了两个类似C2M模式的产品系统。

  中国证券报:公司生产智能控制部件产品、创新消费电子产品、健康环境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等数十种品类,请问多元产品线如何规划管理,能否带来协同效应?

  林松华:从产品角度看,产品与产品之间存在很多共性,差不多百分之六七十的制造都是共性的事。解决制造基础的技术问题,这个是盈趣必须要掌握的。另外,很多产品组件化、模块化的部分很多,比较容易实现多元协同管理。一般我们一个产品品类只做一家客户,不希望客户在盈趣科技内部还要相互竞争。我们只要做好、做精就可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