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向企业合理让利 须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

2020-12-10 17:49 浏览:838

  6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会议强调,要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共生共荣。

  “共生共荣”道出了实体经济与金融唇齿相依、互利共赢的关系。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艰巨。共生共荣意味着相互支持,会议明确提出要求——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发展受到影响。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增速放缓。但在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困难、银行利润绝对量较大的情况下,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空间。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6月18日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包括三块: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通过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预计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将在今年全年为企业让利1.5万亿元。综合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和监管部门领导表态可知,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将通过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完善政策工具等方式达到。

  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要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等一系列措施,让实体经济得实惠。

  在疫情期间,受到最大冲击、迫切需要支持的正是中小微企业,而这些市场主体的稳定发展也是保就业、保产业链稳定等“六保”任务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系统“让利”举措不断加码。目前来看,三次降准,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额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日前介绍,今年以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20年1至5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03%,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67个百分点。一季度,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4.32%,较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

  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不仅要有支持性政策,更要通过完善政策工具和机制,确保资金直达企业。

  疫情冲击下,支持政策急管繁弦,而提高政策传导效率的紧迫性陡增,对此,金融监管机构予以积极应对。

  6月1日,央行公布,新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意在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扩大金融机构信用贷款投放。具体来看,新工具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特点,针对中小银行客户中小微企业的占比更高、数量更多,同时自身吸储能力、风控能力相对薄弱的客观情况,从政策上延续了鼓励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放宽还本付息时间的导向,并通过特殊目的工具来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其中“普惠”“信用”这样的关键词更精准框定了支持对象。“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实质上是政策效率最大化、用之于民最贴切的体现。

  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需要遵循市场化规律,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和动力。

  金融机构本身也是企业,需要遵循基本的市场规律。在鼓励金融机构加强支持中小企业时,还要增强机构自身的能力和动力。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督促银行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权重、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严禁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等,可谓从激励、约束两端着手,引导金融机构增强服务实体的能力。

  实际上,过去几个月中,一系列完善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机制、改善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已经接连落地。未来还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加大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完善信用平台搭建、优化政府担保机制等手段,多管齐下,减少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的“后顾之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