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嬗变:打破“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怪圈
公募基金嬗变:打破“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怪圈
2019年,把握住市场结构性行情的公募基金赚得“盆满钵满”,主动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度平均收益率均超过40%。不过,处于大资管时代,只让基金赚钱恐怕还不够。这一年,监管风向标有了些许变化,新的行业共识是:公募基金急需摆脱“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的怪圈,提高“基民”的获得感。
围绕改善基民投资体验相关的革新已经展开。2019年年末,基金投顾业务正式起航,浮动费率基金获批……但从“基金赚钱”到让“更多基民赚钱”,或许还需假以时日。
基民收益与基金收益不对等
近年来,基金的“赚钱”能力一次次得到验证,但基民的投资体验却普遍不佳。究其原因,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基民频繁申赎、“追涨杀跌”的投资习惯,以及代销渠道的销售策略,或许都是“基金赚钱我亏钱”背后的“元凶”。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年收益率超过5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共有720只,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其中,收益率翻倍的基金共有5只。同时,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高达47.94%,大幅跑赢沪深300(36.07%)。
不过,行业内流传的另一组数据是:某只公募基金,2019年赚取了超过60%的收益率,但该基金近万名投资人中,斩获30%以上收益率的投资者人数甚至不到两位数。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11月底,某只2019年收益排名靠前的指数基金,年内收益率超过70%,但年内清仓的客户平均收益率仅11%;2019年清仓的客户中,亏损客户比例竟高达27%。
上述情况并非偶然事件。虽然过往实践已经证明基金产品收益高于基础市场收益,但基民收益与基金收益不对等也是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存在的现象。即使是业绩优秀的基金,投资者也不一定能从中盈利;而当一只基金长期盈利时,投资者也更倾向于让阶段性收益“落袋为安”。
广发基金营销总监曹磊在十年前提出过“基金投资的不等式”,即基金产品收益>基础市场收益;而投资者账户收益<基金产品收益。直到现在,这一问题虽有改善,但仍然存在。“从近十年的数据看,国内基金产品获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但中国老百姓买基金,却缺乏明显盈利效应。”曹磊表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悖论?曹磊分析,之所以出现“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的现象,从投资者一端来看,主要是因为存在四个错位:一是择时错位,即高买低卖;二是认知错位,基金投资与基民自身风险收益特征不匹配;三是选择错位,从全市场6000多只基金中选出优秀基金很困难;四是申赎错位,反复申赎会带来较高的交易成本。
博时基金有关人士也将基金产品回报与投资者回报之间的差距归结于“择时和选基存在困难”。“一方面,投资者很难把握买卖基金的最佳时机,缺乏识别市场风险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容易造成择时上的误判,最终导致难以获得理想的长期回报;另一方面,投资者面临挑选基金的难题。由于基金产品数量庞大,种类较多,业绩分化较大,投资者缺乏有效手段来辨别出优秀的基金产品。”
“从内部统计数据来看,投资者很喜欢短期操作,不能做到长期持有。”有基金从业人士表示,而且银行为了中间业务收入也会在基金盈利10%~15%时建议客户赎回。因为新基金申购费更高,还有尾佣。
发力资产组合管理生态,改善投资体验
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在《2019年中总结及下半年计划》中提及,公募基金无法摆脱“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的怪圈,专业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投资工具属性弱化,缺少从投资者需求到大类资产配置再到最终资产组合管理的完整生态。
2019年10月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正式开闸,该业务主要是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基金组合配置服务。至此,基金投顾业务与为个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服务的FOF业务形成了补充。
获得投顾试点资格的基金公司普遍认为,基金投顾业务将促使公募基金从销售导向转向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服务导向,继而改善基民的投资体验。
不过,也有行业资深人士直言,“并不是说投顾业务一定能改善基民投资体验,前提还是要做到在合适的时间,买到合适的基金。”
从开展业务的角度来看,基金投顾业务同时对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能力以及客户服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上述博时基金有关人士表示,客户未来是否选择基金投顾,除了有“投”方面的要求外,还取决于基金投顾服务的“顾”,要提升客户的盈利体验,帮助客户真正实现账户管理,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述基金从业人士则担忧,基金投顾毕竟只能推基金产品,或许不能满足客户的综合需求。他举例说,合理的资产配置模型,现金、股票、债券、黄金、衍生品都应该配置一定的比例,一个100万元可投资产的客户,不可能只买基金,他在投资时,第一选择还是会找银行理财经理咨询。
除此之外,2019年,监管还放开了浮动费率基金的审批,重启后的第一批浮动费率基金已相继成立。这批基金引入了“持有期”概念,以一年持有期的浮动费率基金为例,在基金不暂停申购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买入,但每次申购的份额都必须在一年持有期满后才能赎回。如此设计,相当于对持有人的最短持有时间做出了约束。
同时,这类基金还设置了“退出提取”机制,即基金赎回或转出时才收取业绩报酬。这道“机关”一方面可以鼓励基金做好长期业绩,另一方面,意在防止基民出现频繁赎回的动作。
投资者赚钱与否,九成取决于大类资产配置
实际上,从“基金赚钱”到“基民也赚钱”,任何一方若想凭一己之力都很难实现,终究还是需要监管、基金公司以及投资人共同努力。
除了业务创新,开展投资者教育也是公募基金着力改善基民盈利体验的着力点之一。在智能化手段的助力下,基金公司的投资者教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部分基金公司主打服务牌,并将投资者教育“升级”为客户陪伴。前海开源基金相关人士谈道,“过去我们说的是投资者教育,但随着客户的不断成长,现在我们更愿意强调这是一种陪伴,从客户投前、投中到投后,陪伴客户一路成长,和客户一起进步。”
为了改善基民的基金投资体验,前海开源基金的做法是,匹配客户需求,尝试给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以及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比如,“公司集合多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研发了一套画像系统,包括基金经理画像、基金产品画像和客户画像。其中,我们会对客户的投资行为、盈利情况等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致力于做到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适合的客户。”该人士进一步介绍。
就投资人自身而言,应该对基金投资具备正确的认知。
“人性是不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曹磊进一步谈道,权威研究表明,从全球大样本以及较长时间维度来看,决定投资者赚不赚钱、赚多少钱的最重要因素是资产配置,这一因素的权重高达91%。
对于改善投资体验,他建议,首先,投资者一定要有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按照海外经验,公募基金是主流资产配置工具,以优质场外公募产品或者ETF进行配置,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可以通过“基金定投”的方法来参与长期投资。基金定投有一个“微笑曲线”的概念:比如,在市场不断下跌的过程中,坚持定投、分批投资,相当于持仓成本在下降,定投是向下摊低成本的机制,不断摊低成本的过程中,你的平均成本会低于市场整体的平均成本,所以市场一旦上涨,你就能比别人更早、更多、更快地赚钱。
博时基金则建议,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应严格出于对其风险收益的判断、关注产品的底层资产及其内在价值,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同时,正确认识基金行业的价值,了解基金产品为什么可以创造价值、如何创造价值,把握投资注意事项,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随着大资管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基民投资体验受到全方位重视,未来,如何留住客户是基金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投资者服务能力也将成为基金公司角逐的新战场。
在前海开源基金有关人士看来,基金公司要不断加深对客户需求的了解。“过去,我们更多是把业务重点放在产品研究和投研上,对客户需求的关注度不够,而且在传统的代销模式下,我们所掌握的客户信息相对有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AI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直接触达用户的机会,互联网金融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客户行为数据,如何有效整合、应用这些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做好客户服务,将成为我们后续发力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