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平安国寿再度出手增持银行股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创三年新高

2020-09-30 09:01 浏览:543

  坐拥万亿资产的保险巨无霸,又开始“买买买”。最新信息显示,中国人寿近日增持并举牌了工商银行H股,中国平安也再度增持汇丰控股股份。

  据统计,今年以来,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已达20次,半数以上投向港股,其中相对偏爱金融股。这背后的资产配置逻辑是什么?又释放了哪些信号?

  两大保险巨头增持银行股

  今年以来,中国人寿与其一致行动人已多次举牌国有大行H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9月27日披露的公告显示,9月21日,中国人寿通过港股二级市场买入工商银行H股股份。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持有工商银行H股股份约43.59亿股,持股比例由4.9989%上升至5.0219%;中国人寿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工商银行H股约46.94亿股,持股比例由5.3846%上升至5.4077%。

  另一大保险巨头中国平安亦不甘人后。据港交所网站披露,9月23日,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资管以平均每股28.2859港元,增持1080万股汇丰控股。增持完成后,平安资管对汇丰控股的持股数量达16.55亿股,持股比例升至8%,再次取代贝莱德重新成为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

  受此消息刺激,汇丰控股昨日涨幅达到9.22%,创下一年多以来最大涨幅。有消息称,中国平安一直在和汇丰控股洽谈未来恢复股息的问题。

  险资为何偏爱银行股

  保险资金如此看好银行股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当前银行股估值偏低,股息率又高,将来不排除会带来估值上涨的收益。

  中国平安管理层也多次向记者提及,银行股普遍经营稳健,盈利能力较强,股价波动小,且股息率较高,可为投资者提供较稳定的现金流收益。此外,银行股H股价格目前普遍低于A股价格,对于长期机构投资者而言,投资H股可获取更高收益率,长期投资价值更为明显。

  此外,保险资金加强高分红、低波动的蓝筹股配置思路的一个主因是:境内保险公司将相继采用新会计准则IFRS9编制报表。

  在新准则下,大部分权益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利润表,因此,在资产配置中控制波动率将变得尤为重要,即一方面要控制权益的配置比例,另一方面要控制权益配置的质量。因此,高分红、低估值并适合长期投资的大盘蓝筹股将更受保险公司青睐。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数创3年新高

  作为资本市场主力军之一,保险资金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据统计,今年以来,保险资金累计有20次举牌A股、H股上市公司的举动,已远超2019年、2018年、2017年的举牌次数,创下3年来的新高。

  在这20次举牌中,12次举牌为港股公司;从行业类别来看,6次举牌标的为金融股,4次为地产股。

  除金融股之外,保险资金偏爱地产股的理由是,地产类相关公司还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存在战略协同价值。一方面,商业地产和办公楼宇具备可观的收益率,符合保险资金的喜好和要求;另一方面,保险巨头近年来相继布局养老领域,先股权投资,后业务协同,保险巨头与地产公司未来在养老产业、长租公寓等领域的合作可期。

  当然,港股举牌与内地投资者所熟知的举牌概念“不一样”。由于两地市场口径不一样,在香港市场增持至流通股5%后,就被要求进行申报,和内地达到总股本5%的举牌概念存在一些差异,其实际对应的总股本持股比例会低一些。这也是今年保险资金举牌数大幅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以上特点外,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的这轮险资举牌潮与5年前那轮相比,存在本质区别。比如,这轮险资举牌主体都是大型保险公司,而5年前那轮举牌则以中小保险公司为主;这轮险资举牌方式都是以协议转让、参与定增等相对平稳的方式为主,而5年前中小保险公司往往采取在二级市场竞价争抢的模式,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较大;这轮保险巨头举牌的动机均为中长期财务投资、价值投资,而5年前,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则意图通过举牌上市公司,掌握后者的控制权。

  这轮险资举牌资金的来源更多元化,既有自有资金、保险责任准备金,也有中长期保险产品账户资金,这类保险产品的特点是负债久期较长、成本相对较低,相对应的资产配置也比较稳定,资金不会大进大出。而5年前中小保险公司举牌的资金来源多来自于保险产品,且以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为主,这类产品的特点是负债久期较短、成本较高,一旦到了产品给付阶段,容易影响资产端的持有情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