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城市化2.0加速,三类公司将受益
日前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发布研报称,下一阶段城市化2.0的加速将有助于中国克服外部风险和人口老龄化的拖累,于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对记者表示,在疫情下城市化2.0支柱领域,包括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以及与城市群相关的改革,逆势发展,路径更为清晰。
大摩主要看好三大类别公司将从城市化2.0中受益: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成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城市新生活。从去年10月开始,其就此构建的公司组合跑赢市场,绝对回报率达50%,截至9月2日,相对MSCI中国指数(全球范围内今年以来表现第二好的股票指数)的超额收益达9个百分点。
新城市化三大领域突进
大摩近期发布的城市化2.0蓝皮书认为,在数字经济方面,数字基建有助于提升城市的集聚效应,在容纳更多的人口和资源的同时缓解一些常见的大城市病,如交通拥堵及污染等。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大摩预计,2020~2030年新基建年均投资规模将达1800亿美元,几乎为过去三年平均水平的2倍。上半年中国建成5G基站25万座,预计全年将达到55万~60万座。同时,5G覆盖扩展到了50个城市以上。
在互联互通方面,大摩认为,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全球最长及最快的高铁系统。新推出的铁路规划纲要提出,2035年高铁运营里程将翻番至7万公里,打造城市群内部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勤圈,并引入人脸识别功能用于支付及进站。
在城市群一体化方面,城市的集聚效应来自更好的就业市场匹配、知识外溢、供应链的专业化以及行业间的协同效应。因此,大摩认为有必要实施进一步的结构性改革,包括户籍改革和打通目前分割的社保体系,以便促进生产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源)向大型城市群聚集。
事实上,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提升要素流动和区域一体化。例如,今年4月,决策层提出《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改善中国在土地、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分配效率;地方层面来看,五大城市群(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也先后发布了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尤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于去年年底提出,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类公司有望受益
根据大摩近期更新的城市化2.0受益公司名单,主要关注三大类别公司。
首先,考虑到互联网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预计未来的应用场景将转向工业领域。利用新基建(5G、云计算、物联网设备、软件、数据中心)转型的企业将获益,相关公司包括:中国铁塔(0788.HK)、兆易创新(603986.SS)、海康威视(002415.SZ)、用友网络(600588.SS)、万国数据(GDS.O)。
一些成熟产业的数字化,比如提前布局的电动及自动驾驶汽车公司,研发投入较高的物流公司,以及在智能电网领域有竞争优势的公共事业企业将获益更多。此外,面向智慧城市中产阶层的产品及服务(如金融服务)的渗透率将得到提升,拥有更广阔零售渠道的公司将获益。相关公司包括:顺丰控股(002352.SZ)、中通快递(ZTO.N)、国电南瑞(600406.SS)、平安银行(000001.SZ)、中国平安(2318.HK)。
数字化还将改变家庭生活方式,利好电商巨头和智能家居企业。另外,主要城市群持续的人口流入将利好头部在线和职业教育平台,以及背靠庞大医院网络和顶尖科技的医疗企业。相关公司包括:海尔智家(600690.SS)、美团点评(3690.HK)、新东方(EDU.N)、好未来(TAL.N)、恒瑞医药(600276.SS)、爱尔眼科(300015.SZ)、宁德时代(300750.SZ)、赣锋锂业(1772.HK)、微盟(2013.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