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把“悬崖村”搬下悬崖,总共分几步?

2020-09-12 09:19 浏览:641

视频里海拔1600米的悬崖村位于四川省大凉山昭觉县。村民走向外面的世界,比如上学、就医、买卖商品,都需要借助藤梯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

这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愈加困难,他们只能由成年人背着上下山。

解决路的问题

藤梯不好用,那造一条什么路呢?2016年,州县两级领导在悬崖村调研完后,建议修一条钢梯路。

所有的钢材有6000根,总重达120多吨,全都由村民们一步步从山下往上背上去,一步步从下往上搭建完成。

随着钢梯的修通,悬崖村上建起了网络基站。更多基础设施包括电力、水压、4G信号、宽带等都逐渐完善起来。村民们的生活也日渐丰富。

村民某色拉博把自己在山顶上的日常生活拍成短视频发布到抖音,受到了网友们的追捧,被称为“悬崖飞人”。

村民某色拉吉说:“自从有了这个天梯过后,每天来的游客就越来越多。家里开的民宿收入也越来越高。”

和过去相比,村民们现在衣食无忧,安稳自在了。这种生活就好像中国古人描述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小康。但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还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

搬迁到山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在一段采访中说:

贫困不仅与收入有关,它是综合性的。还需要考虑到人们是否有接受教育和享受医疗资源的机会。

对于悬崖村的村民来说,搬迁到山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全部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下钢梯,离开已经生活了七代人的地方,搬到了72公里外,昭觉县最大的扶贫移民安置点(relocation settlement)里。

村民某色尔布只支付了大约市场价三十分之一的费用,就得到了一所新房子。他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新家。这里环境宽敞,家具崭新,他的脸上是对未来生活的满满期冀。

悬崖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在接受采访时说:“这边的教学设施配套,修的幼儿园,跟外面大城市里边的幼儿园就一个样。我们的这些孩子,在县城的家门口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包括我们的老人,也可以接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包括公共服务,等等。”

悬崖村的成功转变与当地扶贫工作的精准评估密不可分。正如白雅婷指出的:中国对每个县、每个村庄和每个社区都进行了非常彻底的调查和评估,搞清了贫困人口在哪里、缺什么、需要什么才能脱贫。

自主创业,实现梦想

21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意味着中国大地上再没有一地一人处于贫穷状态,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从追求生存转向追求发展(to not only survive but also thrive)。

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矛盾可以说是生产力不足以满足物质生活需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情况发生了变化,更为精准的分析发现,人们不仅有物质需求,而且还希望生活更美好。因此必须平衡物质需求与生活环境、文化需求以及各种个人表达途径。

某色布尔在参加完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后,萌生了和老乡一起创业的想法。

“我们几个现在商量着办一个合作社,弄得规范一点,不像以前,散养的一样。”

热爱极限运动的某色拉博则期待能将自己的爱好做成专业。

“我现在的工作也跟这个(极限运动)有关,希望以后能够做得更好。”

少数选择留在山顶上的村民将会见证悬崖村新的未来,这里将利用自身独一无二的风光,发展旅游业。越来越多的游客将走上钢梯路,见证中国政府攻克最艰险的一段扶贫路的历程。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停止过,而现在,这梦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现实。因为国家这双手,已经默默为每一个热爱奔跑的灵魂撑起了前方的路。

编导:葛天琳 刘浩
记者:刘玄
摄像:张鹏
访谈摄像:苑庆攀
剪辑:葛天琳 刘浩
动画:李国鹏 柳鑫 王蕾 王彤薇 卫丰鑫
制片:李渝 彭超 李燚 樊子豪
语言顾问:聂子瑞
编辑:商桢
翻译:颜宇琛(实习)李子硕(实习)
制片人:张霄
统筹:张若琼 何娜
监制:柯荣谊
出品人:王浩

合作部门
中国日报国际部
中国日报国际版

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出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