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经济特区仍然发挥着敢闯敢试敢干、敢为人先的特殊作用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8月31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总结座谈会。8月24日到31日,参加线下活动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实地走访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等5个经济特区。
8月31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总结座谈会。图片来源: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主旨发言中回顾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三个历史性转变——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开放到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从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重要推动者。
在我国对外开放三个历史性转变的过程当中,经济特区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迟福林用六个字来归纳:一是“窗口”作用,二是“试验”作用,三是“示范”作用。
当前,我国进入发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正从商品要素开放向规则、标准、管理、规制的制度型开放转变。迟福林指出,高水平开放就是适应国际发展趋势与国内发展需求,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这就要求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开放转型,由此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要在世界大格局形势下立足自身、着眼长远,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在这样一个开放过程当中,经济特区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先行先试作用,仍然发挥着开拓者的作用,仍然发挥着敢闯敢试敢干、敢为人先的特殊作用。”他建议道。
何建华:经济特区未来应做到“六个坚持”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认为,“新时代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并没有终结,而是站在再出发新起点上,目标更高、使命更强、责任更大。” 对此,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在促进自身发展上,应当在螺旋形上升的更高层面上改革开放再出发,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在承担国家使命上,应当站高望远,自觉融入国家战略,发挥各自独特作用,为国家整体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是在融入国际循环上,应当顺应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趋势,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四是在实现创新发展上,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何建华认为,在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做到“六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再出发、创新发展明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开放发展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新发展理念,率先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改革开放,继续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走出一条新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盘和林:特区40年,改革者的勇气最应铭记
“今天,如何纪念特区40周年?我认为最应该纪念的是当年改革者的勇气。任何时候,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道。
目前,海南、深圳等特区里的政策空间相对较大,需要进一步用足,转化为落地的产业。经济特区发展没有终点,新时代经济特区如何更“特”?他给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要推进技术创新。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尤其是“卡脖子”的技术,必需依靠自主研发,依赖创新。二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是最关键、最稀缺的要素,没有替代性。突破改革不是盲目拍脑袋,要用科学的方法。第三,经济特区要做区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领头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任晶晶认为,经济特区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是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制度创新和制度融合摆在工作的首位。“目前,特区之间在制度兼容匹配和接驳融合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下一步应考虑把现有制度存量进行有效整合配置,促进产业链和经济要素的进一步沟通、融合、渗透。”他说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夙表示,“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需要新时代的特区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在谈及特区的未来发展时,他提出在经济发展层面,要继续培育产业配套优势,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