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每天工作量直减2小时,农商银行如何数字化转型?
2020年的春节注定令大家难忘。
往年热闹的街市,受疫情的影响变得冷冷清清。没了人员流动,让各行各业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没了生意,诸多商家陷入嗷嗷待哺的境地,迫切需要贷款救急。然而,对许多银行来说,业务根本无法有效地开展,银行不开门,有业务需要的人也出不去。
46岁的王晓峰就是其中一个。
2019年初,他带着东拼西凑来的100多万来到常熟市做服装生意。“原本我的生意不错,但是谁成想遇到了疫情!”王老板无奈地表示。
2020年2月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导致生意惨淡,很多应收款无法及时收回,然而客户又急着要备货旺季,上游工厂又催促货款,这让王老板手头儿顿时没了资金来源。
王晓峰尝试着向客户索要货款,向朋友借钱,最终都无功而返。在他焦头烂额之际,尝试着联系了常熟农商银行小微客户经理顾可文,根据客户情况选用了某贷款产品,通过手机银行App成功获得50万元的额度,解决了燃眉之急。
其实,通过线上渠道,常熟农商银行及时服务了大量类似王晓峰的客户。
根据内部统计,截至今年2月末,常熟农商银行小微贷款线上服务平台客户申请数、通过户数及放款金额分别环比增长2.4倍、7.5倍和3.9倍,积极对冲了线下网点因为疫情导致的增长问题。
数字化转型早已提上日程
自2018年起,常熟农商银行就开始跟阿里云合作,大力拓展线上业务,开发了一系列纯线上产品和服务。例如,通过手机银行、网银和小程序直接申请的星享贷、薪优贷等产品,以及贷款、还贷、对公远程开户等功能。
在多数农商行存贷业务出现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常熟银行逆势大幅增长,这背后是常熟银行经年积累的数字化能力,在紧急关头起到了关键作用。
距离上海市100 公里,常熟市是苏南经济的模范,这里出现了波司登等知名服装企业,还生产路虎、捷豹等豪华品牌汽车,助推常熟市稳坐全国“百强县市”排行榜的前列。
常熟农商银行扎根当地,通过聚焦“三农”领域、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需求,走出了一条零售银行特色发展之路。
2017年,常熟农商银行敏锐地捕捉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气息。在安排人员到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进行深度考察之后,常熟农商银行最高层提出了“科技引领业务”的理念。
紧接着,一场数字化转型的改革,就此提上日程。
常熟农商银行分管科技条线的付行长在回忆这场数字化转型的开端时,对雷锋网鲸犀频道坦承,这次数字化转型背后有着业务增长和降本增效上的强烈诉求。
传统的小微零售业务主要靠着业务人员的地面推广,成本较高不说,由于人均产能有限,导致银行增长空间可以很明显看到瓶颈。
基于此,常熟农商银行决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人均产能,拓展一些新业务,从而把业务做得更大、更强。”付行长表示。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数字化转型肯定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但是也不完全是科技的事儿。”分管科技条线的付行长思路非常清晰,常熟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是从科技部门进行转型开始的。
2017年,常熟农商银行制订了科技发展的三年规划,提出项目化、公司化、市场化的转型理念。随后,科技部门启动了两大改革。
第一个是IT体制机制的改革。
此前,常熟农商银行科技条线主要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科技管理部,另一个是科技开发部。2018年,常熟农商银行将两个部门合并,成立了事业部制的金融科技总部,并以公司化的运作模式来推动全行科技工作。
第二个是文化的改革。
常熟农商银行的文化是以奋斗者为本,通过抢单、内部招投标等方式,用类似合伙人的机制激活团队,科技团队所开发出来的产品在业务侧产生的效益,也会进行一定的分配和激励回馈。
在整体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上,常熟农商银行敲定了两条主线:业务在线和管理在线。通过业务在线,将线下业务转到线上,让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通过线上方式就能办理;通过管理在线,把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包括绩效考核、员工行为管理等以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出来,通过数字来驱动人,提高工作效率。
要实现这样落到实处的数字化转型,付行长带领的科技团队很早就意识到,必须要有一套强有力并且先进的科技系统来支撑。
在激活内部活力的同时,常熟农商银行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寻找“强援”。
与阿里云、蚂蚁签订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数字化转型
要实现业务在线和管理在线,移动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小程序等都是重要的获客、运营、服务渠道。
对于常熟农商银行而言,需要的移动开发平台首先要具备安全性,同时还要功能强大,最终能够为业务赋能。在评估过几个厂家的移动开发平台之后,常熟农商银行选定了阿里云输出的mPaaS移动开发平台,而这款移动开发平台支撑了支付宝、12306、钉钉等国民级应用,拥有多年的技术经验。
“几番市场调研接触下来,阿里的mPaaS功能相对而言比较完善,并且还在不断进行迭代升级,让我们可以专注移动应用场景的研发。” 付行长说,常熟银行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选择了金融属性非常强的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
随着零售业务的高速发展,用户经营信息不断累积,银行后端数据库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越来越无法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
常熟农商银行每天来自全行40多个系统的增量数据达到百G,对银行数据库承载能力提出了很大考验,而且传统封闭式的架构也给数据互通、智能化驱动带来限制。
通过Oceanbase的改善,可以帮助常熟农商银行在保障业务事务特性的同时,提供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能力。
截止目前,常熟农商银行采用mPaaS移动开发平台和Oceanbase分布式数据库等产品开发了对私手机银行、对公手机银行、移动厅堂、浓农生活等多款APP以及大零售营销平台、产品中心、客户中心、交易中心、核算中心、APIBank等数十个业务系统,并且进一步加深跟阿里云的合作,引入了诸如蚂蚁图数据库、云效等产品和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
“跟阿里云合作,我们通过使用他们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同时也能加快系统建设步伐。” 付行长评价道。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成效显著
有八年信贷业务经验的徐秋瑾深切地感受到常熟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前后的改变。
徐经理于2012年加入常熟农商银行,起初她办理一项贷款,需要至少跟客户见面4次,先是审核资质、上门拜访做材料、带客户开卡,最后见面签合同,这个周期至少需要4天的时间。
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简化部分客户的贷款申请流程,省去了与客户线下见面、沟通的时间,对于业务员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工作提高产能。
“现在不同了,有些客户甚至可以通过扫码进入贷款平台,然后和我们客户经理零接触办理贷款。“徐经理对雷锋网鲸犀频道透露,”之前一个月大概只能做10笔贷款,现在已经逐渐提升到每月20笔,旺季甚至能达到30-40笔。”
这种业务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常熟农商银行打造的小微信贷工厂。通过数字化转型,常熟农商银行实现了小微零售业务的在线化、移动化、智能化以及流水线化。
通过这套系统,常熟农商银行的信贷经理每天可以节省出四个多小时的工作时间,人均管控的贷款金额从原来的1000万元提升到2300万元。
不仅如此,数字化转型还大幅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常熟农商银行的运营人员,通过引入RPA机器人、OCR等创新技术,省去了很多重复型工作,每天可以减少2个小时的工作量。
付行长对雷锋网鲸犀频道透露了一个更为直观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我们线上贷款放款超过60亿元,较年初新增了25亿元。如果没有数字化转型,说实话今天我们放款都放不出去。”
持续加码数字化转型一直在路上
未来,常熟银行将继续跟进数字化的发展之路,科技人员的占比是一个最直观的信号。2017年常熟农商银行有68名科技人员,目前扩招到220多人,加上外围的合作公司,整个科技部能够调动的人员规模达到720多人。
常熟农商银行年报披露,2019年公司信息科技投入2.20 亿元,同比增长65.41%,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41%,同比提高1.13%, 这些投入都表明了常熟农商银行深耕数字化发展的决心。
“数字化转型是每个银行都要面临的问题,不论银行大小。但数字化转型永远都在路上。”付行长坦言,在这场大潮中,每家银行都要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才能寻找到最合适的数字化转型路线。
而面对未来的增长方向和发展,银行零售业务就是要打造区域特色,发挥业务灵活优势,通过数据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更好地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注: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王晓峰、顾可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