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银保监会开巨额罚单,因资金违规入楼市等原因两大国有银行被重罚

2020-08-31 11:23 浏览:376

又见大额罚单。

8月28日,银保监会公告称,对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开出罚单,对农业银行罚没5315.6万元,对建设银行罚款3920万元,多名责任人员被处以警告、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或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信贷理财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票据真实贸易背景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严导致扶贫贷款被挪用、对小微企业不当收费等行为,均在本次处罚“清单”中。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处罚是监管部门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推动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两大国有行领罚单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信息,此次共计挂出11个连号罚单。从处罚内容来看,主要针对日常经营中发现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信贷业务、同业理财业务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公告显示,针对农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发现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贴现资金直接回流至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会依法对该行罚没合计5315.6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

针对建设银行同业和理财(资管)业务现场检查发现的理财资金违规投资房地产、未做到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风险隔离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会依法对该行罚款3920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其中,禁止1名责任人员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具体而言,中国建设涉及的违规内容主要有:(一)银行设计内控管理不到位,支行原负责人擅自为同业投资违规提供担保并发生案件;(二)理财资金违规投资房地产,用于缴交或置换土地出让金及提供土地储备融资;(三)逆流程开展业务操作;(四)本行理财产品之间风险隔离不到位;(五)未做到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风险隔离;(六)个人理财资金违规投资;(七)违规为理财产品提供隐性担保;(八)同业投资违规接受担保。

农业银行则涉及的违规内容主要有:(一)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二)批量处置不良资产未公告;(三)批量处置不良资产未向监管部门报告;(四)违规转让正常类贷款;(五)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违规;(六)流动资金贷款被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七)超过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八)贷后管理缺失导致企业套取扶贫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九)贷款用于偿还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十)承兑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十一)保理业务授权管理不到位;(十二)贴现资金直接回流至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十三)贷款资金直接转存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十四)信贷资金用于兑付到期理财资产;(十五)信贷资金用于承接承销债券;(十六)销售非保本理财产品违规出具承诺函;(十七)提供与事实不符的报告;(十八)理财产品相互交易、相互调节收益;(十九)面向一般个人投资者销售的理财产品投向股权投资;(二十)将系统内资金纳入一般存款核算,虚增存款;(二十一)开立同业银行结算账户不合规;(二十二)个别人员未经核准即履行高管人员职责;(二十三)对小微企业不当收费;(二十四)未按规定报送案件。

严监管态势延续

总的来看,此次行政处罚延续了严监管的态势。

近期,银保监会高层多次发声,强调要从多方面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行政处罚,高度关注金融机构在业务流程管理、人员履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对违反规定擅自对外提供担保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给予终身禁业的严厉处罚,这体现了监管部门从多方面推动金融机构筑牢内控管理防线的决心。

对于信贷理财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等问题,上述专家认为,银保监会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旨在推动银行业回归本源,严格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遵守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规则,切实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另外,有业内人士称,本次处罚严厉打击了理财产品相互交易、银行违规为理财产品提供担保、理财与自营业务风险未严格隔离、理财资金投资运营不合规的行为,防止风险在理财产品之间、表内表外之间相互传染,推动理财业务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