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市内免税店业态受青睐 做大蛋糕吸引消费回流

2020-08-19 14:36 浏览:790

   今年以来,免税购物在国内火了。10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称,正在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涉及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等地。除了机场(口岸)免税、离岛免税,新进场的企业纷纷瞄准市内免税店这一业态。有关专家表示,免税蛋糕的做大有利于消费回流。

  免税购物“乘风破浪” 千亿增长空间可期

  近日,西安市商务局发布消息,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中大国际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备忘录,双方计划设立西安首个市内免税店项目。

  西安免税店是今年国内免税购物热的一个缩影。在西安之前,王府井、百联股份、岭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和欧亚集团等上市公司相继公告称,已向相关部门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大连和长春等地。其中,王府井的申请已经获批,并在今年7月宣布拟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的免税品经营子公司。

  免税购物为何在今年异军突起?专家分析,这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撑。

  首先是免税购物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携程和银联国际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出境旅游消费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境外旅行支出1275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境外购物支出。如韩国免税产业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中国消费者贡献超过七成。

  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消费者无法出国购物,为海外消费回流提供了契机。这个时候在国内设立免税店,可谓顺势而为。来自中信建投的研报认为,2019年我国免税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500亿元,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其次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等等。

  布局市内免税店新赛道

  谈起免税购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机场(口岸)和离岛免税。尤其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来,离岛免税政策不断放宽,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已提高至10万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海南省4家离岛免税店共实现免税销售额约25亿元,人均消费5527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82%。

  离岛免税政策显然难以复制推广。从新一轮的申请看,多家公司瞄准的是市内免税店这一业态。

  近日,记者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免税店看到,不少化妆品和生活日用品柜台前人头攒动,有的货架已被抢购一空,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

  中服上海免税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在过去半年内无法出国,中服上海免税店阶段性地将原本需要顾客在180天内有出入境记录的条件放宽,让更多人拥有购买资格。此外,中服上海免税店将每年8月举行的店庆活动提前到7月,活动时间有所延长,且优惠力度更大,同类商品的价格普遍比百货商店低两到三成。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分析,和一般的百货商店相比,市内免税店的商品免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价格具有竞争力。和机场免税店相比,市内免税店拥有出行更便捷、购物时间更长、免税品种类更丰富等特点。

  “截至2019年,以乐天为代表的市内免税店销售额已经占到韩国整体免税收入的80%左右。”国泰君安证券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免税购物的主流是以中免和日上为代表的机场(口岸)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将是下一片蓝海。

  从“拼牌照”到“拼运营” 分享蛋糕需练好内功

  从国际经验看,免税购物主要实行特许经营政策。目前国内仅8家企业拥有免税经营牌照。更多“新玩家”的进入,有利于将免税购物这一蛋糕做得更大。

  做免税购物,是不是真的“牌照到手,天下我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此要冷静思考。

  在海富通基金高级分析师刘海啸看来,市内免税店的建设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在采购端和供应链管理上,有非常高的要求。不能仅仅看谁可以获得牌照,更要看有可能获得牌照的企业中,谁能真正做好这件事。”

  记者在一些已开张的市内免税店采访时,也听到不少顾客抱怨:“品牌不够多,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奢侈品牌都没有”“价格竞争力不够,不但赶不上机场免税店,甚至还不如部分电商大促的时候有优势”……

  奥纬咨询副董事合伙人陈闻认为,在电商冲击下,我国的百货商场普遍陷入低迷,进军免税购物是转型选择之一。但是即使拥有免税经营牌照,练好内功才能更好发展。

  “考虑到免税行业的特殊性,预计相关部门对免税牌照批复的数量和节奏会有所把控,避免冲击现有的零售市场。”唐健盛表示,免税购物市场规模的壮大,也有利于行业龙头企业在面对品牌商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大力度的促销举措,从而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参与采写:蒋一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