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中国平安《财富》500强升至21位,彰显科技赋能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2020-08-12 09:11 浏览:783

昨日,在《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国平安的全球排名升至21名,较去年上升8名。此外在中国入围企业中位列第5,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2,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位列第1。

疫情期间,许多中国企业都收到冲击,而中国平安在《财富》的排名能够提升,得益于其将科技深度运用于金融主业中,对金融业务形成的赋能效应。

今年,受疫情影响,保险公司的业务开展受阻。对此,许多保险公司都积极拓展线上化转型。中国平安无疑是做得最出色的。在寿险及健康险中,平安推出AI面谈官,在疫情中,AI面试覆盖率达到100%。在代理人培养方面,平安的代理人专属智能个人助理AskBob上线,截至目前累积为代理员提供服务3.4亿人次。

在产险,平安运用领先的AI图片定损技术和精准客户画像技术,针对安全驾驶行为良好的车主推出“信任赔”服务,减少人员接触,提高理赔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平安“信任赔”已经为4,500万车主提供理赔额度。

在银行业务上,平安的AI零售银行全面赋能银行销售、风控、运营、管理等流程,平安银行2019年新增的1,430万张信用卡中,近90%是通过AI自动审批的。

科技赋能与生态赋能,在疫情期间为平安的业务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这五大生态圈更加完善,同时生态圈之间的连通与互相赋能效应不断加强。

其次,在企业治理方面,中国平安通过制度建设来保持公司运营稳定,将人事变动的影响降到最低。

今年7月1日,中国平安创始人马明哲先生宣布辞任CEO,继续担任董事长和寿险业务改革组长。在我看来,马明哲此举对于平安而言,可谓是长治久安的一招妙棋。

最近一两年间,平安管理层人事变动较大。今年4月,在股东大会上,被问及平安近期的人事变动的时候,马明哲先生回答道:一家好的公司经营管理,靠的是制度,而不是个人。

诚然,不得不说,一家公司在创立的早期阶段,管理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保险公司,一个明星管理员的“IP效应”与“带货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而这样的管理者往往成为各家争夺的核心,因为他们一旦来到哪家公司,就意味着他的团队、他的客户、甚至他的潜在客户都跟来了。

在科技型企业,也会存在类似的效应,例如明星创始人、明星产品经理。但站在长远的角度,这些对于公司都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来源,这样的模式也是无法持续的。随着公司的成长,需要越来越多的是依靠制度,而不是依靠个人。

当马明哲宣布辞任CEO之后,我们看到平安的股价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这正说明了平安“依靠制度、不依靠个人”的策略的成功。事实上,马明哲作为平安的创始人,他相当明智地选择了长期保持低调,力图弱化个人IP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权重。

无疑,这些都是企业治理中最前沿的理念。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早在2019年中期业绩的时候,平安便将ESG的理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所谓ESG,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单词的缩写,是用来衡量企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社会影响所关注的三个核心因素,因而也被称作责任投资或可持续保险。

截至2019年12月末,公司责任投资规模达9,544.49亿元,可持续保险金额达121.21万亿元,绿色信贷年度授信总额590.56亿元。

同时,平安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推进“三村扶贫工程”项目,累计提供专项扶贫资金249.05亿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平安第一时间推出保险保障、医疗支持、对外捐赠等多重支持举措,提供的物资及现金捐赠总额超1.75亿元。

目前,股市进入中报业绩的关键时期。对于平安而言,一季度疫情冲击将接近尾声,而疫情期间展现出的科技实力以及科技对金融业务的赋能,将在后疫情时代重塑保险行业的面貌。

站在更大的背景下,未来低息环境维持,而金融行业的各个细分行业,不论银行、投资、保险、还是信托、租赁——都将面临深刻的转型。一方面,借助科技力量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通过科技赋能来促进传统金融业务的发展。

中国平安在科技方面拥有长期积累,形成“科技+金融”与“生态+金融”等战略,这些使得平安在与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增加了许多有力的抓手。金融业的科技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谁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这场转型,谁就能在后疫情时代的竞争中胜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