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诗地产上半年利润腰斩背后:“多元化”折戟,现金流降幅达20%
8月4日晚间,朗诗地产发布公告称,预期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及归母净利润,将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约59%及45%。
对于如此大幅的业绩下滑,朗诗地产表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强烈冲击,朗诗地产美国房地产业务运营亦受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及房屋交付延期,进而影响本期收入及利润的确认。”
年报显示,朗诗地产去年全年来自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收入为31.26亿元,来自美国的房地产开发收入为39.22亿元。
“此外疫情导致美国个别地产项目发生存货减值,亦对公司2020年中期业绩造成负面影响。”朗诗地产称。
去年总营收85.6亿,增速为近五年最低
7月15日,朗诗绿色地产有限公司发布截至上半年未经审核经营数据。
2020年1-6月,朗诗集团签约销售额约为126.33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为72.69万平;朗诗地产签约销售额为121.31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为70.66万平。
2019年,朗诗地产实现签约销售总额约405亿元,擦线完成400亿销售目标,较上年同比增长6%;总营收85.6亿元,同比增长15.1%,为近五年来最低;核心净利润14.1亿,同比增长11.4%。
从平均售价来看,2019年朗诗地产中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1.07万元/平方米,美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3.34万元/平方米。
而查阅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朗诗地产2018年中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1.66万元/平方米,据此计算,朗诗地产中国地区的房地产销售均价同比下滑幅度达35.5%。
此外,朗诗地产2018年美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4.01万元/平方米,亦下降了0.67万元/平方米。
不仅如此,朗诗地产去年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2100万元,超过2017-2018年度计提总数的三倍以上。这表明,其在建和完工楼盘跌价较大。
年报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来自中国的房地产销售收入约31亿元,而相较于2018年,下降了近8个亿。
新增土储持续下降,权益占比不足30%
朗诗地产业绩下滑,主要受制于其土地储备的规模。
数据显示,朗诗地产近四年的新增土地储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2016年至2019年,朗诗地产获得土地储备面积分别为679.64万平方米、635.30万平方米、671.96万平方米、254万平方米。
此外,朗诗地产也在其他赛道展开了布局。然而,多元化业务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盈利预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去年上半年,朗诗地产将多元化的相关业务进行剥离。
为了扩大规模,朗诗地产于2014年开始试水“小股操盘”模式,此后权益占比持续下降。
在朗诗地产操盘的项目中,股东权益逐年下降,其中2015年为70%,2016为40%,2017年进一步降至30%。
2016年,小股操盘的效果显现,朗诗地产当年销售额实现了100%的增长。
近年,“合作开发”带给朗诗规模的拉升,也似乎后劲不足。自2016年销售金额涨幅巅峰后,朗诗后三年的销售金额增长分别为13%、19%、6%,其中2018年虽增长19%,但仅完成了年度目标的83%。朗诗2019年营业收入的增速15.11%,是2014年以来的最低。
与规模放缓同步的,还有利润减速。
2019年朗诗地产归母净利润增速从91.68%降到了5.3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8.3%和17.5%,与上年同期相比均下滑。且2019年利润中,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减少近1亿元。
2019年,朗诗地产新增项目可售货值513亿元,平均权益比例仅为27%。到2019年末,累计可售货值为1314亿元,平均权益比例为24%。
然而,随着权益占比持续降低,朗诗地产的“绿色”招拍也受到影响。在标准研究院连续三年评选的“中国绿色房企绿色星级”上,朗诗地产获得认证的面积不断减少,近三年二星和三星合计占比分别为5%、4%、2%。
经营净现金流五年来首次为负,债券利息高达10.75%
“疫情之后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以现金流为纲的工作,现金为王,以收定支,先收再支。”朗诗地产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申乐莹称。
首席财务官申乐莹此番表态的背景是,朗诗地产近年来现金流持续恶化。截止2019年12月31日,朗诗地产持有现金约47亿,较2018年度减少11亿,降幅高达20%。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月15日,朗诗地产发行本金总额为2亿美元,于2022年10月21日到期的优先票据,票据自2020年1月21日起按年利率10.75%计息。
然而,利率高达10.75%的债券,最终仍然折价发行。根据公告,朗诗地产该票据发售价为票据本金的97.284%。
朗诗地产表示,票据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作一年内到期的现有中长期离岸债务再融资。
此外,朗诗地产2019年平均融资成本约为7.4%的水平,大幅高于TOP50房企平均融资成本均值6.35%,资产负债率达到76.38%。
2019年,朗诗地产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3亿,为近五年来首次负值。
“我们可以发展慢点,但是要确保自己安全,朗诗是长期主义者。”朗诗地产董事会主席田明说。
折戟“多元化业务”
在现金流不乐观的情况下,朗诗地产只得将处于亏损阶段的“多元化业务”剥离。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刮起一股“更名潮”,其中多数房企将其公司名称中的“地产”字样抹掉,换为“集团”等,而原因多为“多元化业务”改革。
朗诗地产是百强房企中,唯一一个更名“去地产化”后,又改回来的房企。
2019年8月,朗诗地产宣布拟由“朗诗绿色集团”更改回原名“朗诗绿色地产”。这背后或是其“多元化”战略的失败。
“更改公司名称有利于凸显及匹配公司聚焦绿色地产核心业务,有助更好地反映公司业务的新发展策略,亦有利于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2019年6月,公司已经将旗下非地产开发相关业务剥离至控股集团。”朗诗地产对此解释。
朗诗集团作为起家于南京,深耕长三角的房地产公司,其主打的 “产品差异化、资产轻型化、收益多样化”战略备受关注。
2013年,朗诗在港上市,名为“朗诗绿色地产”。然而近年来,伴随来自中国金茂、阳光城、当代置业等诸多房企都打出了“绿色”的标识,以“绿色地产”为核心的朗诗地产受到各方的冲击,其市场占有率也不断下降。
房地产评论员薛建雄分析称,朗诗地产使用各种节能技术,但维护成本高昂,因而一直发展不理想。在近年以高杆杠高周转为主流的住宅开发中,运用环保节能技术开发,速度难以上来,因此影响了其竞争力。
2018年2月,朗诗绿色地产曾更名为“朗诗绿色集团有限公司”。彼时,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表示,企业更名是朗诗转型升级新战略的必然结果。
“朗诗正积极开拓轻资产经营和各类绿色运营服务业务,已从传统地产开发延伸至长租公寓、养老服务、绿色建筑设计、物业服务、装饰、地产金融等业务领域,现有名称与多元化业务无法匹配。”彼时朗诗地产称。
然而仅仅一年,朗诗地产的多元化尝试便戛然而止。2019年5月,朗诗地产与控股股东朗诗集团签订协议,将处于亏损阶段的长租公寓、物业管理咨询、建筑设计咨询、园林绿化景观和综合生活服务这5项业务剥离至控股公司朗诗集团,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9.81亿元。
此后三个月,朗诗再度更名回“朗诗绿色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