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疫情催化银行上云浪潮,中小行如何选择云平台?

2020-08-05 08:39 浏览:434

“今年一季度,我们新移动手机端获客大幅提升,增长了468%。”近日,华瑞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叶宁在接受等媒体采访时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叶宁将近5倍增长的获客归因于用户体验的提升,而这背后,是银行“上云”带来的一系列改变。

通过推动核心业务系统加速向云架构转型,银行业务实现全面创新。事实上,近两年“上云”在银行业越来越流行,今年疫情的到来无疑进一步加速了银行“上云”的步伐,高效便捷的云计算服务取代了周期冗长的硬件建设,一跃成为银行创新的主要技术驱动力。

记者了解到,在“上云”之路上,部分大行和股份行会选择自建云平台,包括自建开源架构等,而一些中小行则倾向于借助外部力量,如第三方云服务厂商、金融科技公司等以搭上这班车。至于选择的标准,叶宁告诉记者,银行会更看重云计算领域的头部科技企业,这些企业还要了解银行的业务,能对银行进行赋能。

银行“尝鲜”上云红利

对于银行业而言,“上云”意味着对传统IT架构进行改造,将集中式IOE架构转为开放的分布式架构,借助云计算以适应快速迭代、交易量高峰值等要求,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

“相较其他机构,银行业整体开启信息化转型较早,基本是以传统的集中式IOE架构为主,但目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传统架构更新速度受限,无法满足银行创新业务需求,银行更迫切需要敏捷开发。”华东某农商行信息科技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由此,“上云”成了不少银行的选择。例如,国外的Capital One(第一资本金融公司)、高盛等相继与AWS(亚马逊云服务)合作“上云”;国内的民生银行、南京银行等上百家银行也在跟阿里云等合作“上云”。

记者了解到,华瑞银行2019年基于阿里云“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蚂蚁金融分布式架构SOFAStack、mPaaS移动开发平台和大数据风控平台等金融科技技术,构建了“祥云”专属金融平台,用以支撑手机银行、营销系统、反欺诈系统、贷款核算等业务系统的良好运行。

据悉,利用上述云平台,华瑞银行的应用系统开发效率大大提高,开发周期缩短了30%以上,而且系统环境准备和资源扩容周期也大幅缩短,业务响应时间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华瑞银行已初尝上云“红利”:今年一季度新移动银行获客大幅提升468%。

“疫情期间,用户对线上服务的需求显著提高,非接触场景数量增加,线下网点的优势削弱。”叶宁告诉记者,“这对于本就缺乏网点的民营银行而言是一大契机。”

在成本一侧,“上云”带来的优势也显而易见。比如一家资产规模在400亿元左右的银行,每年可能至少花费三四百万元在手机银行的维护上,有的时候甚至高达六七百万元,而通过采购第三方云厂商的服务,如mPaaS移动开发平台等,银行只需一次性付费四五百万元。

记者了解到,广发银行和深圳农商行就引入了第三方机构的mPaaS平台,极大提升了数字化能力。如广发银行通过引入蚂蚁金融移动开发平台mPaaS构建新一代信用卡“发现精彩”和手机银行两大APP,解决了APP用户体验差、数字化运营能力弱等问题,其中,广发银行“发现精彩”APP的启动时间减少近70%。

选择平台看重哪些维度

不同于大行,“上云”路上,对于中小行来说,受制于人才和资金的限制,IT建设能力较为欠缺,更倾向于选择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

在传统银行概念里,银行网点通常会开在小区门口,方便服务居民存贷汇;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网点需开在信息高速公路旁边,就像是金融加油站,可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能拥有流量入口、资源和综合研发能力的云服务商平台,就是新一代信息化高速公路。”叶宁称。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借助第三方云服务厂商,中小银行将减少低效重复的系统架构建设。那么,银行又是如何选择合作平台?对此,叶宁对记者表示,首先会选择有过硬技术积累,且在云计算领域内处于头部位置的企业,这些公司在IaaS基础架构的服务上更加成熟。

“其次是要有金融属性,对银行的业务应用有了解;再者综合实力完备,生态体系完整,能在流量、场景等方面对银行形成赋能。如此一来,银行就可以专注研发金融产品,打磨金融服务,不用在基础设施上和别人再去拼。”叶宁称。

伴随着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业内的共识是,中小银行“上云”力度将越来越大。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33.4亿美元,同比增49.6%,预计2020年,传统金融系统上云、智能化升级、线上获客等需求将驱动金融云市场继续快速增长。

事实上,早在2016年,原银监会就曾下发《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构架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不过,前述华东某农商行信息科技部相关人士称,银行实现全部业务迁徙所需的周期会较长,毕竟在金融业,云计算仍处于“非核心系统上云”和“基础资源全面云化”阶段。但依托云端的能力,未来银行有望和多方建立新的基于数字技术的紧密连接、高效协同以及场景创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