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过年下的生活物资保卫战:百城“春节不打烊”,各环节下调物价
nerror="this.onerror=''; this.src='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images\/nopic.jpg'" />
疫情的反复,为今年的春节添上一丝阴霾。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倡导就地过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对此表示,疫情防控需要每个人参与,选择就地过年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支持。
然而,以往汹涌回乡的人潮乍然停留在原地中,这对春节期间城市蔬菜供应带来一定压力。特别是在疫情加上寒潮的背景下,物价飞涨,如何保障原地过年的人们的生活物资供应?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表示,将强化货源组织投放,春节期间每周按照组织投放2万到3万吨中央储备肉的节奏,向市场增加供应。
同时,更多企业也参与进来。美菜高级副总裁江川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为了稳供应,解决春节期间生鲜食材购买难的问题,美菜在全国超过100个城市推出“春节不打烊”活动。美菜将提前采购食材保证库存供给,全国仓储配送人员4500人轮值在岗,2000多车辆保障配送正常。米面粮油、休闲酒饮、调料干货、餐厨用品以及蔬菜、鸡蛋、豆制品等生鲜货品均可正常下单,在保证稳定供给、保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让在当地过年的老百姓能够吃上放心菜。
新发地则动员5000多名商户留守市场,共同做好农产品供应保障。作为北京的“菜篮子”,新发地已经在北京建了7家便民菜店,共有211辆社区直通车,为987个社区居民提供生鲜品。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当前新发地市场整体供应平稳,并对土豆、洋葱、黄瓜、西红柿、大白菜等12种常规菜限价销售,让利给消费者。
保障供给
为了保障过年期间充分的物资供给,各部门都开始发力。
朱小良表示,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畅通生活物资运输的“大动脉”和“微循环”。比如,组织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类餐饮、住宿、商超等生活服务网点春节不打烊,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便利线下日常消费;指导电商平台、物流企业配送不断档,满足无接触、少接触的消费需求。
在新发地其中一个便民菜市场,每天能销售牛肉20头、猪肉40头、羊肉150头;品种也多样化,包括蔬菜水果、茶叶调料、粮油、小食品、酒水等,基本能满足周边群众的需求。
“今年留京过年的人多,蔬菜需求量大,我们根据预测,增加了春节期间的调货量。往年春节期间每天供货量大概在100吨左右,今年备货量能够达到200吨。”新发地“南菜大王”鲁德传表示。
为多家超市供货的北京天安农业负责人介绍,其京郊基地为服务春节市场增加种植了菠菜、香菜、小苗菜、香葱、黄瓜等多个品种的节日家常菜,每天可供应25吨以上蔬菜,充分保障24小时到达京城150多家销售渠道,并能宅配到家。
电商平台也加大了供给力度。1月20日,由商务部等部门单位举办的“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拉开序幕。当前,京东、苏宁、美菜等电商平台上,云买年货、赶大集等活动已纷纷启动。
“为了保证鲜菜、生鲜的供给,我们已经提前联动5000多家蔬菜基地和植养殖基地,以保证货源的供给和价格的稳定。”江川表示。
据介绍,通过“全国大产区直采”模式,美菜在内蒙和山东建立土豆、洋葱基地,按照各城市需求提前调拨到美菜各地的冷藏库,能保障1000万斤每天的调拨量;在云南建立上海青、娃娃菜、黄白菜、散生菜直采基地,每天能够满足12万斤的调拨量,保障广州、武汉等城市需求。新鲜叶菜则以“城市周边基地直采”供应为主,例如北京周边的天津、香河、大兴等,既保障蔬菜供应量的稳定,又能保障供应时效和新鲜度。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下消费需求或仍处于低谷,专业生鲜电商将起到重要补充作用。通过与全国多个大型基地、多家全球知名加工厂合作,构建农产品供应链,通过全国物流网络的规模化运营,缩短中间流通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的线上生鲜电商具有强大的大数据功能,能够在各城市间查缺补漏,最大限度适配城市需求。
“在中国,各城市之间南北差异、东西差异还是很大的,客户的需求差异也非常大,比如同样是辣椒,在四川吃的辣椒和在北京的都不一样。所以庞大的信息库,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匹配至关重要。由于原地过年的提倡,大量外来人口对消费的需求不同,大数据可以基于需求量,和原产地建立高效的匹配,精准按需投放,实现无缝对接。”江川说。
据了解,疫情背景下,美菜大数据全链条发挥威力,大数据分析商品供需情况,做好提前备货;数字化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商品库存、配送情况全程可视化,保障高效供给。利用大数据销量预测算法模型,精确了解商户、居民需要什么蔬菜,需要多少蔬菜。同时打通供应商信息和系统,了解实时库存、在途库存、加工进度和供应能力,做出更优化的供应链方案。通过源头直采、构建智能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美菜有效地缓解了源头农产品滞销、城市的农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在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会长沈杨看来,多地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电商平台稳物价、保民生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不仅能通过简化农产品供应链,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风险;同时,社区电商能发挥渠道优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稳定物价。
调控价格
对老百姓来说,物价始终是一个敏感话题,今年在疫情和寒潮的双重影响下,物价也是节节攀升。
“寒潮对于整个的蔬菜的供给、运输,都带来很大挑战,也导致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辣椒、小米椒,去年同时期价格可能就十五六块钱一斤,现在已经到了30多。”江川表示。
因此,过年期间物价是否会继续上涨,成了备受瞩目的问题。
朱小良表示,要部署各地科学预判就地过年需求规模,因势因时投放地方储备;指导督促大型流通企业把握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加强供需衔接、产销对接、货源调度。
据了解,当前,不少地区已经开始投放政府储备物资,包括冻猪肉等。春节期间,各地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投放储备物资以平抑物价。同时,还将在春节期间开展线上线下的惠民促销活动,包括新春年货购物节、网上的年货节等,通过组织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行展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落在实处,则是从各个环节打通堵点。
江川介绍,在蔬菜生鲜方面,以基地和源头的直采,实现成本采购,并通过高效率运输和技术手段降低成本,从而降低菜价。
“我们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这些蔬菜从基地直接到仓库,再从仓库生产、称重、分解、打包,然后分发到客户,从源头到仓库、从仓库到客户的成本是算得出来的。同时,大数据能掌握原产地的价格,我们会根据价格做一些调拨,比如说像土豆这样的耐运输品,每天的出货量达到千万级,通过大数据发掘区域的价格洼地,从低价地区调拨、平移,对当地市场的价格可以起到一定的平抑作用。”江川介绍。
同时,庞大的运输体系也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此次河北和北京的疫情复发,很多物资运输车无法进出,怎样保障河北和北京的生活物资成了一个难题。得益于信息化建设,对商品库存的信息化系统、包括跟供应商库存的信息互通,能够快速完成商品库存的调拨。
当前,在各方调解下,节前物价已经逐渐向下。2月2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加权平均价为2.03元每斤,交易量为1.92万吨,目前姜、蒜、洋葱等调味品,西红柿、土豆、生菜等常见菜,批发价格都比往年同期价格偏低,春节期间蔬菜供应非常充足,价格将保持稳定。
农业农村部的农情调度也显示,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8500多万亩,同比增加100多万亩;预计今年1至2月份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25%左右;鸡蛋鸡肉供应较充足,春节前牛羊出栏将显著增加,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价格以稳为主。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物价将会在供应增长下缓慢下降,预计今年物价将保持在预期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