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评:改革引外资 开门做生意
nerror="this.onerror=''; this.src='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images\/nopic.jpg'" />
言出必行,行之有效。事实证明,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9月25日,富时罗素公司宣布,中国国债将于2021年10月份被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政府债券指数,纳入生效日期将在2021年3月份最终确认。如此,包括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富时罗素全球政府债券指数,全球三大债券指数悉数将中国债券收纳其中。
对外开放,是一个一系列的事件,除了货物贸易开放,服务贸易其实更为考验一个国家的开放水平,而对外资资本的扩大开放,更是考验一个国家开放程度和开放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
此前就有不少金融机构测算,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政府债券指数后,中国国债将会吸引超过千亿美元的外资流入,而在对被纳入与否进行预测时,很多国际资产管理人就认为,中国政府作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显著提高了纳入概率。这些积极的变化,包括增加流动以及减少进入市场的障碍。
事实上是,就在几天前的9月21日,央行、国家外汇局还刚刚发布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统一债券市场资金管理和外汇风险管理,取消单币种投资的汇出比例限制,取消即期结售汇限制,将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风险管理政策扩展至涵盖交易所债券市场,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性制度安排,是要通过统一市场准入管理和资金管理,简化现行结算代理模式入市流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操作安排,进一步加强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步推进相关市场规则逐步统一。
其实,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只是对外资进一步开放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在9月2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其中第二项要点就是要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具体措施就包括要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
在保护主义上升、反全球化逆潮、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选择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里有两点认识,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改革和开放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就比如对外资的开放,其实就是以制度安排的改革为基础的,把路铺平了,外资自然就来了;第二,双循环不是单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达到的目标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因此双循环的要求不仅仅是开放,而且是进一步的更加的开放。
就如我们曾经反复强调的那样,双循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中国经济的供给能力,满足人们的福祉需求,因此,国内国际市场都要发展,进口高科技设备和自主创造尖端产品要并存,国内资本和外部资金全部要利用起来,只要是能给经济带来增长的,给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带来提高的,都是双循环的应有之义。
因此,开放不可走回头路,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假装视而不见,或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加以抵制。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而应该要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在有人把自己的市场关起来,甚至是施压关闭别人的市场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市场敞得更开,把能做的生意全部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