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自贸港的这一步,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步 海南:第四次浪潮
改革开放的风,再次吹皱了琼州海峡的一湾春水。
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在2018年建省建特区3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党中央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而今,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备受期待的自贸港具体方案终于出炉,海南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构建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打造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的新地位。
历史上,这座位于中国南端的岛屿多次站在时代的前沿。曾经,这里是转型期间市场经济的试验场,有过“十万青年下海南”的淘金潮,也有过轰动全国的房地产热浪;曾经,这片热土上涌动着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豪情壮志,经过起起落落的时代洗礼后,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悲喜交加的回响。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首个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贸港,海南被寄寓了更高的期望。尤其是在逆全球化浪潮下,海南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打造中国特色自贸港的探索才更具深意。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担当。一方面可以促进海南自身的跨越发展,彻底释放其特有区位价值等潜力;另一方面,它将为中国新时代发展和全方位开放提供一个更大、更高且稳定可控的经济平台和窗口,从而支持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全面合作。
海南往事:一代人的芳华
带着广东的基因,海南不是个缺乏闯荡和拼搏意识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曾有过三次轰轰烈烈的大开发。第一次发生在海南建省前,1984年夏天,海南还只是广东省的一个行政区,中央允许其进口工农业生产资料、短缺的消费品自用以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海南当时的几个领导为了实现超越式发展,开始明里暗里鼓励汽车走私,向内地预收车款进口轿车后转手倒卖,一辆能赚上万元。事后调查出,半年时间里,海南签了8.9万辆汽车进口的批文,岛上出现了800多家倒卖汽车的公司。汽车大规模涌进海南的狂潮,直到年底才被广州省政府正式叫停。
而后面两个故事,可以从电影《芳华》说起。
电影里,从部队文工团退役的萧穗子、郝淑雯和刘峰1991年在人头攒动的海口重逢。他们都有了新的身份,萧穗子成了开读者见面会的知名作家,郝淑雯成了时髦的阔太太,丈夫陈灿当起了房地产商,只陪着带孩子来探望的她吃了一顿饭,转身又去三亚拿地去了。而在战争中断臂的刘峰,跟着几个说海南好赚钱的老乡来做生意,成了一个跑腿送书的“黑快递”,一个月挣300块钱,还被联防办扣了车,交上1000块罚款才能领回。
他们这一代人,被称为“闯海人”。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海南建省建特区,一时间十万热血青年从天南海北来到这座尚待开发的边陲小岛。他们之中既有充满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也有逐利而行的商人,还有许多勤恳谋生的普通人,汇聚在海南这个风云交汇之地,成为寻找“金羊毛”的闯海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炒楼花”成为当时最挣钱的生意,100万人的海南岛上涌入了18000家房地产公司,凭借一张图纸就能赚得盆满钵满。1993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市场上只有极少数人及时逃出“雪崩”。
银幕外,整个电影80%的取景都是在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完成的。2009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有了新的目标——建设国际旅游岛,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为此,海南引入了从香港起家、在深莞交界建起全球最顶级高尔夫球场的观澜湖集团。
然而,合约刚刚完成,观澜湖总裁朱树豪却发现患上了重病,其子朱鼎健甫一接手公司,就面临在万年火山岩形成的石漠地区的腹地上建一座高尔夫球场的难题。他花了18个月的时间终于建成了海口观澜湖高尔夫度假区,两年后冯小刚也将寄寓了他多年电影理想的实景旅游项目“冯小刚电影公社”落地在观澜湖。不过,一众房地产商随后争相在海南“圈地”开发,房地产再次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国际旅游岛的愿景也渐行渐远。
首个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贸港
2018年,海南再度迎来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落子。4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海口举行的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了讲话,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自由贸易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习近平对此指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海南发展定位,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同时,海南要利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放眼整个世界,香港、新加坡、迪拜等世界知名的成熟自贸港都是在西方制度框架下,通过经济高度开放和自由化形成的,而海南面临的课题就是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贸港建设新路,既要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又不能简单照搬其发展模式。
两年后,海南自贸港的方案终于露出了真容。这份举世瞩目的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首先贸易要自由便利,在货物贸易方面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2025年前适时启动封关运作,同时依法将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费进行简并,启动在货物和服务零售环节征收销售税相关工作。此外,自贸港在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和运输来往等方面,都将更加自由便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特定背景下,发挥海南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署名文章中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本身是一个改革的过程,需要对贸易、投资、金融、税收、人才等多领域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进行创新,每一步都涉及到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在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
未雨先绸缪,多引擎开放
再次站在时代的风口上,有一个问题很难回避:海南会不会第三次被房地产这同一块石头绊倒?
2018年10月,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时曾谈道,海南历史上的三次大起大落,表面上看是投机和外部的冲击,但根子是对中央政策的理解不深、掌握不准、落实不到位。
为了避免再度被房地产绑架,海南早已开始未雨绸缪,过去两年间,这里是中国房地产政策最为严厉的地区。从“4·22”全岛限购,到今年3月宣布取消商品房预售,从省委书记、省长炮轰房地产,到2019年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超过20%,无一不彰显了海南领导干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对房地产依赖的意愿。
人们期待,海南自贸港能够利用其特殊的政策环境在投资自由化、金融开放等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和突破,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与此同时,海南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给地区间合作带来了潜力。2020年初,海南省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来自港澳地区的委员也提出多条建议力促琼港澳融合,如简化境外企业来琼投资的手续、打造创业和就业型海归的“蓄水池”等等。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如果可以把海南自贸港和香港的优势结合,推进两地相互联动,使外国投资者同时投资香港和海南,就可以既兼顾两地投资类别的特色,又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这对海南、香港和外国投资者来说是三赢。“(香)港海(南)合作,只有懂得‘赶海’,才能挖掘机遇,找到宝贝。”他说。
倪鹏飞认为,从理论上说,双引擎或多引擎有诸多好处。海南自贸港与其他自贸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竞争,让自贸港从单引擎转变成多引擎,不仅提升开放的动力引擎,而且通过竞争更能产生危机感从而增强活力。与此同时,也增加持续开放的安全系数,减少单引擎出现问题而带来风险。
此外,作为18个自贸试验区之中唯一一个全域自贸区,海南还承担了探索自贸区发展经验的重任。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如果这项改革试验成功,也不排除复制到其他地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