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I.T集团年度净亏损约7.46亿港元,“潮流鼻祖”要凉了?

2020-06-04 10:49 浏览:822

    近日,I.T集团发布了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I.T集团营收77.19亿港元,同比下降12.6%。

    在中国香港地区的零售总营收25.8亿港元,同比下降23.3%;中国大陆地区零售总营收37亿港元,同比下降9.4%;日本及美国市场零售总收入10.66亿港元,同比上升1.1%。

    此外,公司毛利为47.34亿港元,同比减少16.1%;净亏损7.46亿港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7.47亿港元。

    对于这份表现不佳的“成绩单”,I.T集团在财报中称,集团身处的经营环境极具挑战,集团在多个运营地的业务都遭受重创。

    成立于1998年的I.T集团曾经是中国潮流界的“鼻祖”。

    公司由沈嘉伟和其妹妹沈秀惠在香港铜锣湾伊丽莎白大厦开设,成立之初仅是一间约200平方尺的小店,原名“GreenPeace”(绿色和平),专卖当时在香港不甚普遍的欧洲服装品牌。但这间小店随即成为当时的潮流圣地,吸引了许多追求新潮又别具风格的顾客。

    后更名为如今的I.T,意为“IncomeTeam”(营收团队),可见公司的野心不小。

    2005年,I.T集团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在继续拓展更多经销及代理品牌的同时,其也开始大力发展自创品牌。该集团目前代理了近400个时尚潮流品牌,还拥有包括b+ab、Izzue、ABathingApe等逾20个自有品牌。

    在2010年上半年,I.T集团取得税前利润4200万港元,远高于市场预期。

    截止2010年8月31日,I.T集团在香港共有198家自营门店,可在大陆地区仅拥有147家自营门店和47家特许经营店。

    在2011年时,I.T集团自有品牌的销售增长率达62.1%,是代理品牌的两倍。截至2012年2月,I.T集团在香港开设的店面总数已有266家,全部为自营店。在中国内地,I.T集团所有的自营店与授权也有295家。

    可是之后的I.T集团在香港的业绩便走起了下坡路。

    在2011年的年报会议上,沈嘉伟透露,他已经有意改变高速扩张门店的做法。时任I.T集团财务总监的邝国裕说:“香港消费力萎缩,来港‘自由行’人数也在减少,为了吸引客流我们加大了促销的力度,这也导致我们的毛利大幅减少。”另据一名I.T集团的员工2015年向媒体表示,集团在香港70%的销售额其实都是来自“自由行”的大陆游客。

    随后,I.T集团便开始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了开拓大陆市场上。

    截至2018年,I.T集团在中国内地共有492间实体店。总销售面积较去年增加16.1%。I.T集团当时表示会继续在中国内地扩张。截至2019年8月31日,I.T集团在中国的店铺数量多达834家。

    从近几年的财报看,I.T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也逐渐转换到了中国大陆地区。

    但今年4月,I.T集团发布盈利预警,称年度净亏损预计将在3亿港元左右。有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截至去年底I.T集团已陆续裁员超300人,还削减了余下员工的福利。

    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古’和‘国潮’的崛起,I.T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会受到不小的挤压。”

    今年3月,I.T集团官网罕见进行了为期约一周的大力度促销,最高折扣达三折,原价3万多的Off-White新款大衣折后仅不到1万元,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但并没有预期那般出现抢购热潮。

    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I.T集团门店后发现,前来购物的顾客也并不多。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潮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I.T集团未来是否还能重获顾客的喜爱有待观察。”

    就连Off-White创始人及掌舵者LouisVuitton艺术总监VirgilAbloh也在采访中坦言:“潮流文化正在逐渐没落和消亡,一个时代结束了!我们会迎来新的时代vintage时代,人们用穿着vintage来表达个人风格和经历,而且古着店里有太多这样的衣服在等待发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