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秋实拟赴港上市
收入模式单一,自称业绩依赖鹿晗
日前,香港交易所披露了风华秋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风华秋实”)的上市资料。资料显示,拟赴港上市的风华秋实是一家娱乐公司,目前的合作版图中不乏一线艺人,比如鹿晗、魏大勋、黑豹乐队等。
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灼识咨询的报告,按2019年中国音乐版权许可及音乐录制产生的收益计算,风华秋实在音乐唱片公司中排名第18位,市场份额约为0.6%。在总部位于中国的音乐唱片公司中,公司排名第7位,市场份额约为1.5%。
招股书显示,风华秋实的收入严重依赖单一客户。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70.7%的收入来自于“客户X”。对于客户X的具体情况,记者曾于今年1月25日通过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与风华秋实联系进行查询,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始终未予回应。
超七成收入来自单一客户
资料显示,风华秋实创立于2010年,当年因举办“怒放”演唱会大获成功;2011年,风华秋实为汪峰发行个人专辑《生无所求》;2012年,公司与黑豹乐队签订独家全领域合约,同时主办“此间的少年”“树与花”等多场演唱会,其中“树与花”为公司原创演出品牌;2013年,风华秋实发行汪峰的专辑《生来彷徨》及黑豹乐队的专辑《我们是谁》。
2016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风华秋实与郝云、杨嘉松签订了独家音乐合约,并为鹿晗发行了迷你专辑《Xperience》,同期主办鹿晗巡回演唱会“Reloaded”。此后数年间,公司多次为鹿晗发布专辑,并主办其巡回演唱会。两年后,风华秋实旗下子公司上海风华与鹿晗持股的弘垣文化共同成立东阳飞帆,风华秋实正式绑定鹿晗。
从财务情况来看,风华秋实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分别为1亿元、5560.5万元、5850万元;同期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863万元、1881.8万元、4501.8万元。
公司主要收入依赖于单一客户X。招股书显示,风华秋实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来自于客户X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26.2%、78.6%及70.7%。“客戶X在公司日后收入中可能仍会占据较高比例。”风华秋实如此表示。
尽管公司没有公开客户X的名称,但一位研究传媒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客户X或为在线音乐平台。”
近年来,音乐行业的收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线下唱片销量惨淡,取而代之的是在线音乐平台。上述证券分析师认为,在线音乐平台采购大量音乐版权,而风华秋实这类音乐公司也以此为生。“在数字音乐时代,音乐公司的收入是多渠道的,一般依靠版权采购和销量分成两种模式,具体要看与音乐平台双方约定的结果。”
在招股书中,风华秋实明确表示,公司目前依赖一些数字流媒体平台,这些在线音乐平台本身拥有音乐制作业务,并能利用自已的音乐创作人制作音乐作品。换句话说,风华秋实制作的音乐内容,与其采购方的在线音乐平台存在一定程度的竞品关系。
对此,风华秋实方面表示,“如果数字流媒体平台制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可能会更多推广其自身音乐作品,而非我们的音乐作品,这将影响公司音乐作品的表现和知名度,并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公司业务对鹿晗依赖度高
从收入构成来看,风华秋实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板块:音乐版权许可及录制、演唱会主办及制作、艺人经纪。
其中,音乐版权许可及录制是风华秋实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公司来自该板块的收入日益增长。招股书显示,风华秋实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来自该板块的收入分别为3040万元、5060万元及5730万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0.3%、90.9%及98%。
上述分析师表示:“2020年,受疫情波及,线下演唱会按下暂停键,艺人经纪业务收入也由于线下拍摄、通告减少而相应减少。因此,对于音乐公司来说,2020年音乐版权许可及录制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就风华秋实的情况来看,在2019年该板块收入占比就超过九成,这肯定不是疫情所导致的。”
风华秋实在招股书中还表示,根据以往记录,公司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某一核心艺人,即鹿晗。鹿晗为公司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及采购成本。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鹿晗直接创造的收入金额分别为7090万元、1420万元及720万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70.6%、25.5%及12.3%。同期,来自鹿晗集团的总采购额占公司总购买成本的比例分别为35.8%、46.1%及22.8%。
风华秋实称:“鹿晗是中国音乐娱乐行业的高热度艺人,但我们不能保证在合约期间一直如此,也不能保证在合约届满后鹿晗继续与我们合作,或按我们认为合理的价格合作。如果我们未能与鹿晗重续合约,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智库CEO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很多年中,一位艺人撑起整家娱乐公司是业内常见现象。但随着艺人知名度越来越大,明星个人工作室成为近年来娱乐圈发展的新潮流。工作室有利于明星掌握自主选择权,包括对内业务的选择以及对外合作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