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入股助力业务布局 海兰信蓄势待发
12月28日晚,海兰信(300065)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公告,本次发行的对象为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特区建发”),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94,401,250.00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负债。
同时,公司也披露了关于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控制权变更方案实施完成后,特区建发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16.65%,另外拥有上市公司35,829,46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合计持有的表决权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4.15%;且特区建发将达到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
重大战略即将落地
开启“国资赋能型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海兰信为谋求战略升级,在“131”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公司需要有一个混合所有制的支撑平台。此次控制权转移,意味着海兰信向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尤为重要的一步。
特区建发是由深圳市国资委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作为深圳市政府在海洋开发建设领域的唯一载体,产业布局与海兰信业务方向存在高度协同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国资在国资体系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业务资源优势将为公司转型升级开辟新通道。
“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要重点强化发展空天科技、深地深海、量子信息等空间科技前沿领域。其中在深海领域,海兰信实力强劲,作为我国海洋观探测领域的核心设备、系统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核心技术、深海装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由此,特区建发筹划接手海兰信可谓是“优势互补”。
值得一提的是,海兰信借助国家未来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战略实施,率先布局深海装备业务落地深圳,为后续进一步实现深海技术自主可控、国产替代、业务全球化拓展,奠定了战略基础。
布局海底IDC新业务
打开发展天花板
早在2020年3月,海兰信就已开始布局海底IDC领域,完成收购欧特海洋的动作。基于其成熟的海底接驳技术、深海电站技术和海底工程实施经验,海兰信具备了实施海底IDC项目的核心能力。之后8月,海兰信与海南移动、联想信息、中通服、奇安信签署绿色数据中心(海底IDC)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底IDC布局初具规模。
海底IDC是在“新基建”背景下,一种全国甚至全球具备创新理念的全新数据中心模式,具备低能耗、低成本、低延时、省资源、多能互补、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及建设周期短并可模块化生产的优势,相对于陆上IDC拥有更高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新基建政策的推动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悉,海兰信针对海底IDC业务制定了5年规划,拟在我国近海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地方政府、金融、企业、互联网用户,全面建设系列海底IDC项目。公司表示,拟推进海底IDC建设在海南先行先试,为海南自贸港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加切实的支持与服务。
此外,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大量使用科技防疫、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电商生活等措施,新型客户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激增。据业内人士分析,2022年我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亿元,进入新一轮爆发期。因此,海底IDC的布局和应用,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据公司的公开信息,2020年11月29日,公司自主研发的海底IDC数据舱样机完成下水布放工程作业,开展国内首例海底IDC水下试验。2020年12月17日,海底IDC项目公司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设立。可以看出,海兰信海底IDC业务的推进速度在明显加快。
发行可转债募资7.3亿元
加码主业持续发展
资金对业务发展不可或缺,管理层显然也早有考虑。今年9月份,海兰信公开发行可转债受市场踊跃认购,成功发行并募资7.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用于年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年产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海洋先进传感器综合智能作业平台项目、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
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两个募投项目与公司现有海洋电子与海洋传感器业务具有协同效应,可为海兰信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带动产品销售。而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可以满足公司业务发展和技术研发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加速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公司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分析人士认为,自2020年以来,海兰信海底IDC新业务快速推进、可转债成功发行、深圳特区建发成功入主成为国资控股股东,种种利好因素叠加,公司基本面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在市场前景广阔的情况下,海兰信有望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