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69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 超七成瞄向核心员工激励
主持人于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成为共识。在A股市场,通过股权激励充分调动核心人员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做法已蔚然成风;而伴随资本市场改革,创投、风头与企业IPO紧密结合,营造出了孕育更多创新的良好市场氛围;与此同时,诸如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的出台,更有效地释放出了科技创新的潜力。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以“行胜于言”的方式,向投资者发出价值投资“告白”信号。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梳理,仅8月份以来,就有85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预案,包括8家普通回购、77家股权激励回购。
“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预案,多数情况下代表着较为积极的信号。”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一方面可以表明对公司发展的信心,向市场传递出当前股价有可能被低估的信号,有利于股票价格稳定;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当前该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有较多现金和较高的盈利能力对自家股票进行回购。
若将时间轴拉至全年来看,今年以来截至8月27日记者发稿前,A股共有69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预案,其中,314家已实施完成,占比高达约45.51%。此外69家正在实施中、138家通过股东大会、169家已发布董事会预案;从回购类型看,除175家为普通回购外,其余515家均属于股权激励回购,占比高达约74.64%;从行业板块来看,创业板和中小板以总计410家的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占比约59.42%。
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采取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比例,确实在A股市场各板块中相对较高,这与其板块的轻资产、高投入、重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等特点相一致,且这类公司多以股权激励回购为主。究其原因,通过股权激励有利于充分调动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科研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管理人员、核心团队、重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从被动的“执行者”变成公司价值创造的“经营者”,进而推动公司的长远、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或高度依赖人才贡献率的企业来说,利用资本市场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尤其是借力股权激励这一方式,已愈发成为共识。
陈雳认为,对于“高精尖”人才来说,相较于单纯的薪酬体系,股权激励无疑更具诱惑力。归根结底,此方式能进一步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相挂钩,通过核心员工的积极主动作为,分享该公司成长的制度红利。
“科技成果转化是加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从目前的法律层面规定来看,‘职务发明创造’或‘职务科技成果’是属于单位和企业所有,科研人员不能取得成果的所有权,所以,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影响着科研人员对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庞溟称,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用好、用足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且在激励对象、激励范围、激励方式、激励价格等方面细化落实好相关制度安排,是有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落到实处,进而能有效调动和提高核心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利于员工队伍稳定乃至公司可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股权回购对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可提供较大助力,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乏有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股权回购炒高股价、进而实现高位套现的目的。
在陈雳看来,尽管上市公司利用股份回购炒作股价的现象仍有存在,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讲,这些情况也是可避免的。比如投资者需要有自己清晰的投资思路,对于公司的成长性、未来业绩以及当前估值的合理性要有充分判断,进而可以较为精准地判断出公司回购的动机,从而规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当然,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要加大公司回购过程中对股东减持的监管力度,防范上市公司股东左手回购、右手减持,利用回购配合股东套现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