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安龙头奇安信乘风破浪:布局中国首个海底数据中心
8月17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奇安信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与海兰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海南合作推广海底IDC(数据中心)。
同日,记者从公司获悉,在之江实验室“关于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攻防对抗基础平台、高逼真燃煤火力发电厂微缩装置、试验场态势感知子系统项目”采购中,奇安信集团旗下网神公司全部中标。
此外,在近期刚刚闭幕的北京网络安全大会上,玉溪市与奇安信宣布共同开启“数字玉溪——补天”活动,共同构建网络安全良性生态;同样在此次活动上,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公开表示,奇安信将为北京冬奥筹备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如今的忙碌与成就,奇安信已经用了6年的时间去奋斗。
6岁“隐形冠军”驰骋网安市场
2014年,网络安全行业经历了标志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心脏滴血”漏洞、破壳漏洞先后曝光,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互联网软件、网站等不能保证用户通过互联网传递、存储信息的安全。
奇安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这一年,我创办了奇安信,目标是创新研发新一代企业级网络安全产品、技术和服务。”齐向东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奇安信诞生之时,我国网安市场上已不乏提前布局者。随着网络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成立6年的奇安信逐渐发展为国内网络安全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覆盖大多数中央政府部门、直属企业和银行。
直至今日,尽管奇安信在公众视野中颇为低调,但却是行业内公认的的“隐形冠军”企业。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度,奇安信营业收入分别为8.21亿元、18.16亿元和3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98%,成为近年来业内成长最快企业之一。
2016年9月,奇安信正式从三六零剥离;2020年5月11日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6月23日过会,7月22日敲钟上市,终于圆梦资本市场。
谈起选择科创板上市的理由,奇安信方面对记者表示,随着科创板取消盈利门槛等一系列改革,以成长性和持续性经营能力为核心参考指标的IPO方式走上前台。奇安信截至目前还未盈利,过去三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5.40亿元、8.18亿元和10.47亿元,换来了公司368项专利,另有超过850项专利申请正在审核中,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遥遥领先。
“而此次募资57亿元,将投入基于未来网络形态的安全攻防系统建设,涵盖了网络安全行业多个重点和前沿领域。”齐向东说,“正是科创板,把上市的标准从持续性盈利能力改为持续性经营能力,才让我们这些拥有核心技术和技术转化周期较长的优秀企业成功上市,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在终端安全、大数据态势感知、物联网安全等新兴领域及‘新赛道’上进行了重点布局,抢占了市场先机,增强了盈利能力。这次在科创板发行上市,是奇安信发展的新起点。”
展望20年网安风口
站在新的起点上,奇安信将驶向何方?
从近期奇安信方面公开披露的发展动态来看,不难发现,奇安信在新的赛道上已经扬帆起航。
日前,奇安信在公告中谈及与海兰信的合作,称双方将开展绿色数据中心(海底IDC)在海南自贸港的示范应用及产业推广,助力实现自贸港数据安全自由流动,并通过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等技术、服务,结合海南省区位、环境、市场等优势,聚焦海南及周边省市、海域对海洋监测、海上通信、海上定位等业务市场开拓和区域数据服务模式的探索,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和双方互利共赢。
其中,奇安信负责参与海底大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服务保障;参与绿色(海底)大数据中心示范项目的设计策划、论证以及后续应用推广。
据海兰信方面介绍,海底IDC具有建设快,施工周期短的特点,海底IDC从制造到投入正常使用的周期仅需90天左右,而传统IDC需要2-3年;其次,金融、互联网流媒体内容、游戏等行业对网络延迟的要求极为苛刻,部署在沿海地区的海底IDC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增强最终用户的体验;最后,基于海底IDC上述的节水省电特点,使其本身天然具有“节能环保”的特征,建设审批过程中有很大优势。
在奇安信方面看来,与海兰信在海底IDC领域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全方位信息安全防护的服务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在绿色大数据中心创新业务的落地,实现公司在海南省自贸港总体方案中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业务布局。“本次协议的签署符合公司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奇安信方面强调。
事实上,无论是布局海底IDC还是护航冬奥会,这些对于奇安信而言或许仅是个开始。
“5G、新基建、数字化转型,让网络安全场景进入多元化发展期,网络安全技术进入升级换代转折期,网络安全需求也进入了爆炸式增长期,形成了创新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新赛道”。齐向东告诉记者,此次奇安信顺利募资57.2亿元,超募了27.1%,将全部投入到新赛道的相关项目中。
“这个风口至少会持续二十年。”齐向东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