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区”建设 创业板吹响创新驱动“冲锋号”
下周,深圳将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挡加速的当下,创业板率先吹响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助力“创新驱动”、优化区域生态的“冲锋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标志性内容,创业板改革经过3个多月的高效推进,试点注册制的首批创业板IPO企业,已经走到了敲钟上市的门口。
8月12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同意万胜智能等5家企业创业板IPO注册,至此,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注册生效的企业已达23家。这23家企业中,有13家已完成发行,另有5家正在发行。此外,还有13家企业已提交注册,另有7家企业已经通过上市委会议,即将提交注册。
截至8月12日,深交所已受理首发申请企业364家,受理再融资申请企业149家,受理重大资产重组申请企业8家。其中51家企业已提请证监会注册,首发占36家,再融资15家。
8月12日晚间,首批2家企业再融资申请注册生效,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正式向“存量”市场铺开。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创业板IPO申报企业的重要来源地,以数量计,来自广东的企业在创业板IPO申报企业中,位列前三位,其中深圳企业在广东IPO申报企业中更是占比超过一半。
目前,深圳已构建起“四个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即全市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之一。
2019年,深圳新型显示器件、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7%。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9183.55亿元,增至2019年的10155.51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双区”资本市场生态,培育发展创新和股权文化,源源不断地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课题。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均被赋予重要使命的创业板,于今年4月27日启动改革。
本次改革中,创业板坚守服务创新创业的板块定位,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依靠创新、创造、创意发展的大趋势,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深度融合。
作为一项强基工程,创业板改革多管齐下,优化政策供给,聚焦现实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更适应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特点的制度实践,支持公司用好用活资本市场工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了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所需的资金和人才等关键要素的配置和供给,创业板本次改革全面完善IPO和再融资审核注册、条件门槛、发行定价等机制,以匹配创新创业企业对于融资灵活性、便利性的更高要求;创业板改革还通过适当调整股权激励授予对象、授予价格、实施流程等规定,推动人才与资本的紧密结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焕然一新的创业板将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成为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力量。”有专家表示。
据统计,创业板有142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曾就职于高校或科研院所,51家公司的创始人海外归来,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学科带头人。“这些人的成功对其他专家人才创新创业形成示范效应,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
当前,深圳正主动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不断壮大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核心引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以“开明、透明、廉明、严明”为帆,勇闯资本市场改革深水区,奋力争取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双胜利,为“双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