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二季度净利增超6倍 提升资本开支扩充产能
8月6日,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后首次发布财报,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增长,并且双双创下新高。
在2020年第二季度中,中芯国际销售收入达9.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归母净利润为1.38亿美元,同比增长644.2%,创下单季新高;毛利2.4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4.5%,毛利率为26.5%。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指出,尽管宏观环境仍在变化,但芯片需求依然强劲。第二季度成熟技术应用平台需求旺盛,消费电子类收入增长显著,先进工艺业务稳步推进。公司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扩充产能将逐步释放,预计第三季度营收持续成长。
同时,中芯国际在加速产能的扩张,将今年的资本支出从43亿美元上调到了67亿美元。在8月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的高管们就谈道,资金一方面用于先进工艺建设,另一方面是成熟工艺扩产,“现在设备采购都是按照需求正常采购,预计14纳米月产能将在年底达到1.5万片,8英寸晶圆每月增加3万片,12英寸晶圆每月增加2万片。”
此外,对于美国禁令的影响,梁孟松表示:“我们绝对遵守国际规章,会有很多其他的客户准备进入我们有限的产能的生产里面,所以影响应该是可以控制的。”
建厂扩产进行时
首先来拆解一下二季度收入构成,从应用看,通讯产品营收占比最高,为46.9%,其次为消费类产品,占比36.9%,这两个领域占据了83%以上的营收。细化到晶圆收入方面,收入占比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0.15/0.18微米(33%)、55/65纳米(30%)、40/45纳米(15.4%),最受关注的14/28纳米占比9.1%。
梁孟松指出,14纳米产品由4G移动通讯拓展到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等应用平台,居家办公普及也带动平台应用,中芯国际的下一代平台正处于客户产品验证阶段,“14纳米的机会很大,4G移动端开始,再延伸到射频芯片、WIFI6的手机芯片等,商机很大,我们有信心可以填满产能”。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也得到提升,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为98.6%,第一季度为98.5%,2019年第二季度为91.1%。
不过,相比台积电等大厂,中芯国际的产能并不算大。目前产能紧张,中芯国际还在继续扩大28纳米、14纳米等多种工艺的产能,近期就在北京投资28纳米及以上的工厂,上海的14纳米继续产能爬坡。
关于北京新工厂,中芯国际CFO高永岗介绍道:“北京计划建设新工厂,主要还是基于我们对市场的思考和分析。在成熟工艺上市场需求巨大,不止是28纳米,也包括40/45纳米、55/65纳米等很多工艺节点。北京已经有3个成熟的12英寸厂,拥有成熟的团队,坚实的客户,这是前提和基础。”
他还表示:“北京公司已经摸索出了一条路,通过多节点的产品运行,能够使得公司的运营良好,我们不会建立单节点的工厂,而是沿用原先成功的模式。集成电路实际上是历史积累的,北京老厂做了10多年才盈利,老厂带新厂,一家晶圆代工厂一般需要20年后才真正起飞。中芯国际刚好成立20周年,新厂不会像以前历史上那么困难了。”
高永岗也强调,各个方面的需求缺口都很大,不仅仅是28纳米有需求,也不是简单的逻辑电路有需求,还有很多细分领域的需求。
比如,0.15/0.18微米由于5G到来,应用需求特别大,指纹识别和照相机部分都需要0.18微米的部分,需求缺口很大。而这一方面中芯国际客户在市场上的盈利很高,也带动了中芯国际的收益上涨,接下来中芯国际还将积极做产品布局优化。
光大证券报告指出,中芯国际收入端有望快速增长,然而先进制程投入、产能扩张导致盈利短期内难以改善,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同比变化率分别为-16%、-41%、7%。
美国禁令和国产化
除了产能和先进制程,外界也十分关注美国新的管制措施对于中芯国际的影响。尤其是客户华为海思,由于美国的禁令,海思的芯片供应受到影响。而原先,比如在14纳米方面,华为这样的强大客户可以帮助中芯国际提升良率、提供需求,从而更好地成长。但是现在,若华为受限,中芯国际将如何应对?
按照梁孟松在业绩会问答环节的回答,中芯国际认为影响是可以控制的,“先进制程的开发是需要一个伙伴客户,制程定义,量产学习曲线,未来需求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助力,这个方面如果有所改变,可以找替代方案。把完整技术开发要分成很多段,由很多不同客户担当不同任务,我们可以克服这些挑战。对于先进工艺开发和需求都表示乐观。”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芯国际作为产业龙头,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乃至科技圈,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产业链需要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中芯国际承载着重大科技创新的希望。然而,现下受逆全球化冲击,中芯国际遇到了企业成长路上的大考。”
在他看来:“基于理性战略选择,市场不必期待中芯国际开启疯狂追赶模式,不必渴望在短期内突破7/5纳米以下工艺。中芯国际14纳米FinFET代工的移动芯片,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这个工艺可以支持5G芯片发展,除了手机等移动终端,能够让产业维持一段时间。在没有7/5纳米等最先进工艺的8-10年内,国产芯片产业如何破局?就是集中资源办大事。”
近期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也是对进一步大力支持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软件信息在内的产业公司,利好中芯国际、华虹等龙头晶圆代工企业。
此外,谈及国产12英寸量产、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的话题时,赵海军表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和亚洲半导体生态都越来越强,就近互相反应、快速支持是一个趋势。现在中国规模还是较小,但是主要的公司都上市了,有了很多财务支持,投入研发,后续我们是看好的,建立生态需要时间。”
他也强调,中芯国际是一个国际公司,没有倾向性地只用某一家设备,“我们要快速建立规模,对于在地的生产也欢迎,这样可以保证生产链不中断。但是产业的追随者并不是一天就可以取代领导者的,中芯国际也欢迎国外的龙头企业来中国建厂,建立更加稳固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