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集团蹚出结构升级之路
7月23日,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2020年中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五矿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表示,上半年中冶集团经营业绩实现逆势高速增长,按照时间进度基本完成考核指标,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在过去五年间,新签合同金额连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资产质量类指标持续优化,企业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目前,正值钢铁工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从传统的大规模重复建设转到以绿色、智能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中冶集团做出了示范。加快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进一步构建起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新的绿色智慧制造集成技术体系。占据全球钢铁集成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中冶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秘诀。
破立并举聚焦主业迎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冶金行业工程承包商,中冶集团先后承担了鞍钢、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高质量完成了湛江钢铁、越南河静、马来关丹、印尼德信、越南和发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钢铁工程项目,牢牢占据国内90%、全球60%以上钢铁冶金市场份额。
但中冶也曾面临复杂严峻的态势,所幸彼时时任中冶集团掌门人的国文清快速决断,中冶迅速回归到大发展的正常轨道。面对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转型升级的大调整、大变革,以及企业包袱沉重、管理下滑的低谷,国文清在2012年“9·5”会议上提出“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专注做有能力做、擅长做和最熟悉、最拿手的业务,围绕冶金建设核心主业,聚焦主业,适度多元,扎扎实实打基础巩固基础。
国文清表示,冶金建设是中冶的天生禀赋和融入血脉的成长基因,是中冶人最熟悉、最擅长、最拿手的看家本领,任何时候也不能舍弃,否则中冶不能称之为中冶,中冶的优势和特色将不复存在。特别是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隐患叠加的新形势下,持续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事关中冶集团基业长青、长富久安这一根本性问题。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来看,那时的中国钢铁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低端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产品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他认为,钢铁是工业的面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钢铁将随着市场由以往大规模建设转向减量化、绿色化、品质化、服务化、国际化的高端需求。
在这一战略的引领下,中冶集团果断实施了“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既瘦身又健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组织架构上,按照钢铁的八大部位、十九个业务单元保留和匹配高精尖资源,要求国家队的各部位瞄准世界第一的目标精准发力,着力加大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的技术研发,着重加速核心技术的产品化,同时加快把冶金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腾出的资源向市场前景更广阔的基本建设和新兴产业领域进行移植、转化并持续创新。
在日前召开的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2020年中工作会议上,国文清表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纵深迈进,钢铁行业逐渐由规模性调整转向质量效益性调整,进入破立并举的关键时期,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加速应用,倒逼钢铁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带来了一系列市场机遇。特别是随着智能化技术在钢铁行业的不断实践和探索,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已经认识到智能化技术对钢铁企业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意义,钢铁产业的智能化是未来冶金建设新的最重要的增长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集中管控中心等市场前景可期。
适度多元打造“四梁八柱”升级版
“我们提出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并不代表不向其他业务领域延伸,只是强调转型升级要有合理的‘作战半径’,在传统优势和核心技术的辐射范围之内,不能走得过远,要做到业务的适度多元化。”国文清曾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2015年中工作会议上强调称。
面对有限的冶金市场需求,中冶集团选择适度多元,大力推动转型发展。特别是当前国内外经济的大变革、大调整也给企业转型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节能环保、新型农村建设、地下设施等投资机会大量涌现,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冶集团最能够发挥传统比较优势和核心能力再造新优势的高成长领域,是中冶集团“四梁八柱”业务体系升级版合理作战半径范围内可以大展作为的领域。
此外,在高端房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中高端地产等领域深化重点区域市场的开拓及经营,集中力量拓展在比较优势突出的细分产品市场、二三线城市等区域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和经营利润水平。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环境工程与新能源领域细分市场快速介入,并加码城市综合管廊。
此外,中冶集团正发挥着自己独特优势,在主题公园建设方面站稳脚跟。资料显示,上海宝冶及中冶建研院承接的北京环球影城等大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而在此之前,中国内地首个迪士尼,也是全球第六座迪士尼度假区在上海破土,中国京冶参与了迪士尼乐园六个主题区域的施工可行性与规划研究并相继拿下相关项目合同。
绿色智能坚持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趋势。中冶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起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新的绿色智慧制造集成技术体系。中冶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中冶赛迪率先面向钢铁行业发布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体系,打造了CISDigital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中冶南方,将深入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废弃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的迭代升级。中冶长天以钢铁工业绿色发展为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开发高效节能环保烧结技术及装备,努力实现烧结生产从源头、过程到末端全流程的高效节能与减排。中冶京诚,以冶金行业全方位方案解决专家为核心战略,为钢铁企业提供智能化、绿色化全面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