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晨光新材丁建峰:在功能性硅烷主航道上乘风破浪

2020-08-04 09:35 浏览:524

  “我们与客户打交道,不只是为了销售产品,更是为了给客户解决难题。客户的需求就是晨光新材的研发方向,只有多与用户打交道,晨光的产品才会更接地气,企业的发展才有源头活水。”晨光新材董事长丁建峰如是说。

  技术出身的丁建峰,早就预见公司会上市。在他看来,登陆资本市场在晨光新材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前方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在等着他。

  丁建峰表示,晨光新材专注于功能性硅烷的研发和销售,未来公司将依托现有的循环生产体系,通过实施功能性硅烷开发与应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完善自主研发体系,开展产品行业应用研究,形成“研发一批、中试一批、产业化一批”的格局,力争成为全球功能性硅烷产业的主导力量。

  纯属偶然的结缘

  “晨光新材致力于功能性硅烷全产业链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产品应用非常广泛。”丁建峰说,“眼镜、衣服、手机零部件等产品中都有硅烷偶联剂,正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摄入盐,硅烷偶联剂对于提升产品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硅烷偶联剂是功能性硅烷中用量最大的一类,是一种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基团的有机硅化物。偶联剂作用机理是水解以在无机与有机界面间形成键合,促进界面融合,增强性能。

  丁建峰解释称,以幕墙玻璃为例,大部分幕墙玻璃都是用胶粘起来的,胶本身的黏合性并不是太强,3至5年后胶可能自行脱落,而且胶是有机物,玻璃是无机物,胶与玻璃黏合的时候分子会无法连接。硅烷偶联剂就像一座桥梁,一头与胶等有机物连接,另一头与玻璃等无机物连接,胶与玻璃因此被连成一体。

  公开资料显示,硅烷偶联剂由美国联碳公司发明,距今已有70余年历史。目前全世界偶联剂产量已达20万吨以上,品种已扩展至三四十种。近20年来硅烷偶联剂在国内发展迅速,目前产量已超10万吨。

  丁建峰介绍,选择做硅烷偶联剂这个产品纯属意外。他因自身的化学专业背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该产品,预判其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才确定这一研发方向。创业初期,硅烷偶联剂的用户很少,并且客户大都认为国内外产品的品质差距明显,因此对国内厂商生产的产品并不感兴趣。后来,经过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与客户多次深入交流,客户对公司及产品都有了充分了解,才慢慢接受。

  丁建峰表示,目前国内使用晨光新材产品的客户达到3000多个,公司的经营策略在于主攻国内龙头企业,与龙头企业加强合作,继而形成示范效应。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企业的优势在于性价比高。“晨光新材有一款产品KH-560,这是一种主要用于玻璃纤维表面处理、汽车钢板表面处理、集成电路封胶的材料。2005年,从国外进口的该产品售价约为15万元/吨,后来公司研发成功并将该产品小批量投放市场,产品售价为8万元/吨。随着公司产品得到客户和市场的认可,产能提高,产品销售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产品售价降至4万元/吨,但该产品的毛利率仍达50%。”

  核心竞争力在于全产业链

  自成立以来,晨光新材始终秉持“绿色、专业、创新”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公司开展有机硅烷偶联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的开发、研究与测试,成功开发多个新型硅烷偶联剂,解决多项生产技术难题,开拓多个硅烷偶联剂的应用新领域,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使公司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近年来,晨光新材的主营业务稳步发展。2017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75亿元、6.71亿元和6.90亿元,对应各期净利润分别为1678.59万元、13445.38万元和11882.98万元。

  丁建峰表示,晨光新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产业链——从大自然产生的硅粉到终端的功能性硅烷。公司不断开发各种硅烷偶联剂,目前公司产业化的品种有20多种,还有20多个品种在进行中试,另有20多个品种在进行实验室开发。“公司的持续竞争力在于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而不是通过技术转让来做产品,目前公司已在小试5年后的产品了。”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晨光新材探索出一条以循环经济发展功能性硅烷产业的特色路径。公司已拥有与功能性硅烷生产相关的专利27项,包括8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技术(工艺)被江西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江西省科学技术成果”。

  “此前,我们的产业链中产生的副产品被当作危险废物进行环保处理。现在,产业链上所有的副产品都可以被开发成产品。”丁建峰说,“例如氯化氢,生产工艺中的原料环节会用到它,如果不把多余的氯化氢气体分解,那就会溶于水变成副产品盐酸,体量大了之后必须花钱处置。如今,晨光新材具备把氯化氢完全封闭循环的能力,全产业链的优势在于产业链中能循环的东西都循环起来了,不会变成副产品,因此公司的竞争优势、成本优势、环保安全更强了。”

  丁建峰透露,公司自主研发的氯化氢去废处理必须要在大装置中运营,且每个环节牵涉到几十个子环节。当初在设计时,一度选择放弃研发,但考虑到企业发展必须要把关键环节的瓶颈打通,否则后续产品无法扩大规模,因此,他带领团队一段一段攻克,花了6年时间,终于将循环经济系统打通。由此,晨光新材的发展后劲更足了。

  “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原创产品的研发力度,目标是在功能性硅烷这个主航道上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上市为晨光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发展契机和源动力,推动公司全速前进!”丁建峰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