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资金买入踊跃 部分沪港深基金实施限购保收益

2021-02-04 09:11 浏览:617

  今年开年港股市场快速回暖,各类港股基金也受到资金的追捧。不过,在资金踊跃南下的同时,部分沪港深基金陆续公告实施大额限购,维持基金的投资运作、保存基金收益,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

  多只沪港深基金限购保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收盘,今年恒生指数涨幅超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20%。港股市场回暖,港股ETF、沪港深基金、港股通基金等港股方向基金都出现了明显的净申购。

  资金凶猛,多只沪港深基金却在近日发布公告,实施大额限购,单日限购金额为10万-500万元不等。

  2月2日,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发布公告称,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持有人的利益,2月3日起,限制超过500万元的申购及定投业务。

  东方红睿满沪港深混合也于近日发布公告,2月9日起暂停接受单个基金账户对本基金单日累计金额10万元以上的申购、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等业务申请。

  根据记者的统计,前海开源沪港深汇鑫、长盛沪港深优势精选、融通沪港深智慧生活等沪港深基金都已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的状态。

  “今年开年以来,港股市场快速回暖,投资者借道基金大量涌入,基金的申购较为踊跃。”沪上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他认为,沪港深基金限购大概率是担心新增资金摊薄持有人收益,且规模短期暴涨也会影响投资运作。不过,他所在基金公司的产品,1月下旬港股调整以来,相关基金申购的热度有所降温。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透露,近期他所在基金公司旗下的港股基金确实获得了较多资金净流入,尤其是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然而,从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和管理半径看,基金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需要做好业绩和规模的平衡。所以,公司决定对产品规模做出适当的限制。

  除了对业绩和持有人的影响外,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还表示,部分限购的基金是以打新策略为主的打新基金,持有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属于机构定制的投资策略。这类产品的资金有特定的风险偏好,并且打新有最优规模,短期申购资金较多,都会导致打新策略的效果大打折扣。

  港股新基金认购火热基金经理长期看好港股

  在港股方向的新基金发行市场上,尤其能感受到港股投资的火热。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今年新成立的8只港股方向权益类基金(基金份额合并计算),募集总规模达到208.75亿元,已经逼近该类产品去年全年245亿元的募集总规模。

  其中,港股方向权益类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26.09亿元,是去年平均规模的2.34倍,且出现了嘉实港股优势、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首募规模超75亿元的爆款产品;从募集期限看,上述8只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8.4天,4只产品出现一日售罄;而去年,港股方向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20.9天,仅有1只发起式基金只销售一天成立。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经理表达了对港股市场的长期看好,认为港股市场中新兴产业等稀缺标的和AH股中存在明显折价的标的,更具备投资价值。

  “港股生态的改善和估值折价的存在,支持港股会有一轮中期估值修复行情。”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业务董事王佳卉表示。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流入标的相对集中,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港股特有的成长龙头,以腾讯、港交所、美团等标的为代表;二是低估值传统行业龙头,以通讯行业龙头为代表。她认为,结构性的亮点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主要体现在新兴产业和消费升级两大主线,高成长龙头会吸引到全球资本的目光,由此享有一定的相对估值溢价有其合理性。但近期,部分股票估值提升过快,未来的收益空间已被提前透支。虽然对于这部分标的的中长期成长逻辑依旧乐观,但短期的收益空间可能相对有限。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也表示,中期依然战略看多港股,上半年盈利牛机会更为确定。但短期港股交易性价比不足的矛盾依然有待释放,等待更好的买点。结构上可关注A+H上市H股明显折价、港股稀缺龙头两条主线。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也表示比较看好香港市场。“香港市场和A股有明显不同:首先,港股散户非常少;其次,港股有做空机制;再次,香港市场在全球投资者眼里一直是一个边缘市场,大家不太看好市场时会选择优先撤资港股市场。”他认为,之前港股市场的行业龙头公司不多。近两年开始,随着农夫山泉、新东方、阿里等龙头公司在香港上市,港股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渐渐变为A股投资者的重要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