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韩和元;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亟需转变

2020-07-02 11:01 浏览:670

  

  摘要: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财富的增长固然快捷、简单,但其问题却在于,它本身并没有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多少实质性的财富,甚至可以说是,除了消耗上天所赐予我们的有限的资源外,并无创造。

  5月19日,世界银行发布了《购买力平价与世界经济规模——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报告。根据176个国家和地区提交的数据资料测算,2017年,按购买力平价(PPP)法计算,176个经济体的GDP总规模为119.5万亿美元,其中我国2017年GDP为19.6万亿美元,比美国略高0.5%,居世界(176个经济体)第1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4%。“中国GDP超过美国”,这样的特大喜讯经过世界银行这样的权威机构“公布”出来,的确可以让国人为之扬眉吐气一把了,毕竟超过美国也就意味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经济总量,一跃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

  但我个人认为,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大家理性,因为这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问题。首先是人均量方面,就不容我们乐观。中国统计学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PPP法看,我国2017年人均GDP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5.3%,在世界排名第90位,相比于汇率法,我们的排名反倒是后退了11位,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明显。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东亚其他国家而言,我们的发展质量确实还有待提高。譬如日本,在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后,它就真正做的了国强而且民富。从1960年到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高达350%,年均增长11.6%,1968年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而在民富方面,从1960年到1968年,其国民收入增长高达1倍;人均国民收入按市场价格计算,从1960年的395美元,增加到1970年的1592美元,年均增长11.5%,10年间实际工资平均增长83%。在短短10年中,普通人的收入真的翻了超过一番,从1960年到1973年,日本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失业率也保持在1.1%-1.3%的低水平。

  早于1970年代,国民生活和社会文化各项指标,即“民富”方面,如各种家庭耐用消费品彩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热水器、立体声音响等,其普及率甚至达到90%以上。其报纸的人均消费量比同期的美国还要高。在当时,日本人成为了亚洲人中衣食住行水平最高的。教育的普及率提高也非常迅速,高中升学率1960年到1975年从57.7%上升为91.1%,大学升学率也从10.3%上升为34.2%,日本摇身一变成为高学历社会。

  而反观中国,自1978年开始,至今经历了42年的高速增长,但问题是,就是到了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只勉强的达到了小康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

  这或许得从我们自身的经济结构、运行模式、体制等方面找原因。我们的经济发展中有许多偏向是需要纠正的。我们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多的注重财富的创造却并不太顾及财富的再分配,正如有学者所感叹的:“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大的缺憾在于,没有类似的计划使国民财富同步增长。”我们知道从最终需求上看,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形成机制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居民消费倾向是相对稳定的,可支配收入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解释变量。这也就决定了消费是一种对于可支配收入的支出,在消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越多,消费增长得也就越快。但在我国现在实际的情况却是,国民反而成为改革成本的长期承担者,这也正是我国国内市场为什么迟迟不能够建立起来,而不得不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来实现经济的增长的根本原因,并因此留下内需不振、经济失衡、社会矛盾激化等种种后遗症。

  另一点则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财富的创造,更多的只是注重政府的主导,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显见的: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在积极地财政政策下,通过国家财政所进行的投资是低风险的,而由此带动的民间投资投资(无论其资金来自于自有或者资本市场譬如证券市场的融资或者银行借贷)都是有风险的。从而无形中对民间资本形成了挤出效应。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于,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或援助私人企业的办法,无助于促进实际资本的生产。原因很简单,政府筹措资金,势必加重资本市场和纳税人的负担,进而必然会妨碍私人企业的活动。而这些因素的集合,自然是于总体上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

  然而纵是如此,我们的财富创造本身也是值得商榷的。譬如珠海的海燕桥,这座使用了不到22年的桥被拆除了。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不是个案,事实上这只是中国式财富创造的一个缩影而已,是一个典型的样本。在中国为了追求财富的增长,事实上我们经常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那就是为创造1%的GDP,却在消耗至少2%的存量资产。

  曾经有一个有关宏观经济学的笑话,有人问经济学家,如何达成GDP的快速增长?有一位经济学家告诉提问者说,你可将你家的房子推倒,然后在原址上重新建一座,这样在很简单的形式下,GDP就得到快速的提升。悲哀的是,这真不是笑话,现实就是如此。湖南西部,一座1970年代中期方才建设的城市,到2010年代,其老城区就基本被推倒重建了一遍。

  GDP的这种增长,固然快捷、简单,但其问题却在于,它本身并没有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多少实质性的财富,甚至可以说是,除了消耗上天所赐予我们的有限的资源外,并无创造。中国要想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获得稳固的地位,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态势,看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改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重要的一步。或许只有将这些工作完成了,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才算真的夯实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