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凌:海信再曝大动作!打造全球首个"智慧新生活之城",收入突破3000亿
在家电制造领域高歌猛进、世界领先的海信集团再曝"大动作",研究引领青岛智慧城市与高技术产业登顶计划,将青岛打造成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的全球首个"智慧新生活之城"。同时,集团收入5年翻一番,到2025年,集团全球收入要突破3000亿元,为青岛贡献规模达3600亿元的产业生态。
而青岛市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海信支持并带动整个智慧城市产业链上下游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借此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提出"四条路径",计划5年实现年营收3000亿元
参考2019年1268.6亿元的营收成绩,海信集团2025年收入突破3000亿元的目标,如果只依靠家电制造业务,显然很难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信提出了"四条路径",打造"一基地两中心"创新生态体系、实施"一芯两硬"高端制造业跨越计划、研创"一云脑三平台"智慧新生活解决方案、建设"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头雁工程。
海信集团提出五年翻一番的目标,有充足底气和技术创新储备。作为青岛的城市名片,海信集团1969年成立,当时海信的前身青岛无线电二厂,主要生产收音机和14英寸电视机。海信从消费电子和家电产业起步,目前在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电视机连续16年中国第一,全球出货量第四;冰箱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二,出口额全球第三,冷柜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三;空调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五,出口额全球前五;是激光电视标准制定者,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拥有国内最强大的互联网电视云平台。
"一基地两中心"指的是海信要在青岛火车北站附近,打造海信慧湾新基建产业创新基地,构建一个人才和产业资源洼地。据介绍,该基地面积达1200亩,建筑规模达到150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150亿元,预计5-7年建成,建成后引进企业500家,投产后产值达到300亿元,可以吸引人才1万人。
同时,海信要打造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超高清视频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围绕超高清画质芯片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实现超高清视频在家庭娱乐、教育、云游戏、医疗健康、商用显示、安防监控、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领域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智慧云脑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围绕大数据、智慧仓、中枢服务、开发社区和人机交互等共性关键技术,将云脑技术应用到城市、交通、公共安全、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发展产业生态。
"一芯两硬"中的一芯是指芯片板块。根据规划,海信芯片产业板块3年后产值将突破百亿,2025年实现163亿元的目标。同时,海信还将在AI画质芯片领域打造8K显示行业的新标杆,在激光芯片领域打破日本企业的垄断,推动国内激光显示产业保持世界领先优势。两硬是指To C和To B两种智能硬件。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海信2025年"一芯两硬"要实现收入2127亿元。
"一云脑三平台"中的一脑是指信息系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AI驱动云脑技术架构。在2018年底,青岛即墨区上线了基于海信"云脑"的集成指挥作战平台,帮助监管无牌车。依靠精准的图像分析技术,平台能够实时预警进行精准查缉。平台是指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三大平台。预计2025年实现产值1015亿元。
头雁工程是指建设从火车站到青岛大学沿线的主示范区、新机场高速公路的车路协同示范区、位于城阳的公交无人驾驶示范区。未来还将在即墨莱西交界处的汽车产业新城建设智能汽车示范区。实现青岛市民可以享有车路协同系统、智能门岗系统、刷脸乘梯、送货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快速配送、5G超高清跨屏社交、AI医生问诊、教师视频家访、居家远程教学等服务。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增长到6万亿元,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海信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向高科技企业转型,从大众所熟知的家电产业转向了"冷僻"的光通信、智能交通和电子医疗为代表的科技业务,从面对千家万户的消费市场转向以企业、机构和政府为客户的市场,从短周期、低货值、低利润的业务转战到长周期、高价值、高利润的产业。
目前海信宽带是全球领先的光通信器件供应商,接入网光模块产品连续9年全球第一,光融合终端连续2年行业第一。在新兴的智能交通领域,海信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2019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排行榜发布,海信集团以超过833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收入跻身前20,位列第14位,在家电企业中排名第一。
助力青岛打造 "智慧新生活之城",支持海信发展就是成全青岛发展
青岛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新基建上已然先行一步。2013年,青岛就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先后成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工作十佳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首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试点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2016、2017连续两年被评为"区域大数据发展五星城市",政府透明指数位居全国49个较大城市第二名,仅次于深圳。
去年6月,青岛提出抓住新兴产业投资机遇、加快发展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今年1月,青岛面向全球公开发布14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新型基础设施单独列出一类,项目数量达20个,总投资632亿元。海信提出将抢抓"新基建"重大机遇,围绕从家庭到社区到城市,将青岛打造成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的全球首个"智慧新生活之城",助力青岛智慧城市和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2019年,海信在贵阳建成了全国首个从家庭到社区到城市的全场景5G智慧街区。20年来,海信在全国近15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相关业务,并在行业内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云脑技术架构,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和使用的技术门槛。截至目前,海信拥有新基建相关专利16497项,并且主要分布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和相关产品上,在全球拥有18个研发中心、近万人研发队伍,涉足7个新基建领域中的5大领域,主持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近200项,已经建立起全球协同的研发体系。
"支持海信发展就是成全青岛发展。"在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看来,企业和城市发展是相互支撑、相互成全的。
海信产业链背后是众多中小企业,支持海信更是为了支持青岛产业生态
对青岛而言,支持海信已不是简单地支持一家企业,而是支持青岛的产业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是在城市中生存运行的方方面面,是一个个企业、一个个产业构成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海信提出的发展规划,无论是"创新生态体系",还是"高端制造业跨越计划",还是"一云脑三平台"智慧新生活解决方案,抑或是"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头雁工程,每一项都能牵动起多个产业链协同"进化",进而让整座城市的产业生态向更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海信,青岛市的眼光也同样长远。从产业生态角度,海信以及智慧城市产业链上,上下游有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海信是青岛做大这一产业生态的最重要抓手。这段时间以来,青岛正以全面学习的姿态"学深圳赶深圳",市委书记王清宪已经明确提出:为企业站台,是青岛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不管国企还是民企,不管企业大小,只要企业有需要,领导干部就要出面站台,需要哪一级出面就哪一级出面,帮助企业把发展愿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